第1117章 被帶歪的科技樹(第一更,求訂閱)
小魚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7章 被帶歪的科技樹(第一更,求訂閱),開局推演,美利堅大亨,小魚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州——也就是馬託格羅索省,這裡的居民90都是華裔。
深處內陸的代州,原本就是地廣人稀,直到幾年帝國吞併巴西后,華裔移民才大量湧入,草原上湧現了大量的牧場、農場,朱大皇帝之所以會來這裡,是因為在解救金礦勞工的那次長期模擬之中,這裡曾是他戰鬥過的地方。
多少總是有那麼一些感情的。
“誰能想過,不過也就是短短二十年……”
回想起“游擊隊員的短暫一生”,朱大皇帝的唇角輕揚,那一生雖然是短暫的,但是卻是光榮的,甚至被卡斯特羅啦、切·格瓦拉等人視為偶像。
雖然那一生是短暫的,但同樣也是傳奇,不知養活了多少自媒體。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紀,還有許多華夏城市爭奪他的故里之權,紛紛修建“故居”,祖宅。
總之一句話,短暫且光榮。
但是在朱大皇帝那是——切·白忙活。
沒錯!
白折騰了,那像現在啊。
吃了一口小籠湯包,品味著美味的汁液,朱大皇帝頗為得意的輕揚著嘴唇。
“巴西的斯巴達克思……怎麼能比得上皇帝,奴隸解放者……嗯,咱還是奴隸解放者啊,解放了好幾百萬奴隸呢!”
提及解放奴隸時,朱大皇帝的心底就是一陣驕傲,他確實挺驕傲的,他把三百萬巴西黑奴送回到了他們的家鄉,以自由人的身份回到了非洲,多好!
“等今年的皇帝獎建立後,要不行給自己頒一個和平獎?”
不過怎麼給自己頒獎呢?
左手頒給右手?
也不知道,當年大毛的勳宗是怎麼給自己頒發勳章,這臉皮……可真不是一般的厚。
得了,做好事不留名!這才是咱身為皇帝應該做的事情。
用完早餐之後,朱大皇帝就在代州城裡逛了起來,這是一座牧區的小城,人口不過只有區區一萬多人,城市雖然不大,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從小學到中學,從社群診所到醫院等基礎設施從規劃的時候,就已經設立好了。甚至還有兩間中藥鋪,在大明這邊倒是稀罕,因為那些中醫壓根就不需要遠渡重洋來大明討生活。
大明中醫少是有歷史原因的。早期移民中醫生很少——相比於普通人,在戰亂中醫生活下來的機率更大一些,畢竟,即使是天國那邊的兵士也會受傷生病,也需要醫生治療。
因為傳統中醫的匱乏,直接導致了大明的中醫走向了與華夏截然不同的方向。雖然華夏有“不為良相即為良醫”的傳統,但是實際上醫生和書生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受限於水平,大明的傳統中醫剔除掉了陰陽五行和玄學巫術。什麼君臣佐使、什麼引藥歸經之類也都淡化許多,主要還是水平不足。大明的傳統中醫學中主要是從《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等傳統醫學著作裡尋找藥方和驗方治病。尤其是後者,而大明的帝國藥業推出的數量眾多的新藥之中也有不少是根據驗方製成的藥物在出售,暢銷海內外。
當然,在市場上的這些中藥藥鋪裡,雖然出售中藥,但是卻有著嚴格的限制,只能在官方指定的藥方提到的藥材種類中選取,不能自由搭配。什麼上吊繩、棺材板、月事帶之類的配方,是絕對不會出現在那些藥方之中。
之所以指定驗方,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水平不夠啊。因為早期醫生不足,水平差,別說自行開方了,就是號脈都號不準,所以朱大皇帝才會授意幾名知名的醫生弄出了一個《疾病診治指南》,類似於後世的治療說明書,比如感冒之類的疾病出現那些症狀用什麼藥方,在指南中一一羅列。總之一句話,就是透過限定藥方的方式,降低醫生診治難度,滿足移民的基本治療需求。
而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畢竟,當時南華真的沒有幾個醫生。而這也讓大明的中醫走向另一條路——藥。
大明的醫生只需要根據症狀照方抓藥就行,別看這個辦法看似呆板教條,但是卻讓數以千萬計的移民受益——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根據治療指南照方抓藥,也讓衛生員的培養得變得極其簡單。
而隨著帝國藥業公司等大明藥業公司的介入,傳統的熬煎藥湯做法,在大明的市場上已經很少看到了,幾乎所有的方藥都經過現代的技術,製成顆粒劑,或者進一步萃取製成膠囊。
在傳統醫藥與現代化學結合的同時,華夏的傳統醫學在大明走向了另一條道路——受限於早期水平不足拋棄藏象生理學、經絡腧穴學之後,透過研究人體的生理現象與病理現象的過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