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9章 釘死在黃金十字架(第三更,求訂閱)
小魚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29章 釘死在黃金十字架(第三更,求訂閱),開局推演,美利堅大亨,小魚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胡雪巖的建議沒有錯,自從加利福尼亞州和澳大利亞發現大量黃金後,使得世界黃金存量突然增加,充足的供應讓黃金作為單一本位貨幣,以滿足歐洲各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已成為可能。
而與之相對應的是什麼呢?
進入1870年代之後,美國多地先後發現儲量巨大銀礦,世界礦產白銀量激增。銀礦的發現,在增加白銀供應的同時,也增加貶值的風險,於是出於金融安全,於是歐洲國家紛紛從金銀複本位,轉向金本位。到1880年,各主要工業國家相繼採用了金本位制。
也正因如此,帝國也有過這方面的考慮,畢竟,從長遠來看,白銀貶值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但是……大明自有國情在啊!
朱大皇帝冷冷一笑,反問道。
“怎麼,以胡卿家看來,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把大明帝國也釘死在黃金十字架上?”
釘死在黃金十字架!
這是美國政客的說法,在美國廢除“黃金-白銀雙金制”改為金本位之後,白銀與黃金貨幣地位的鬥爭異常激烈,直接成為歷界總統選舉的議題。貨幣問題直接演繹成政治問題!支援恢復白銀鑄幣地位的平民總統候選人威廉詹寧斯布來恩演講說:“你們不能把皇冠壓在勞動者的頭上;你們不能把人類釘死在黃金十字架上。”這就是為世人所熟知的“黃金十字架”演說!……
“陛下,從長遠來看,白銀的貶值是勢在必然的!”
胡雪巖直接說道。
“為了帝國的金融以及經濟的長遠發展,實施“金本位”是確保貨幣安全的唯一選擇!畢竟,黃金更保值!”
為什麼全世界最後都改了“金本位”,本質上就是黃金更保值,黃金更穩定。
“確實黃金更穩定,也更保值!”
朱大皇帝贊同之餘,又說道。
“胡卿家,可是你別忘了,帝國和其它國家最大的不同是——我們是世界最大的產銀國!”
這才是帝國戶部一直以來爭執不下的原因,其實在吞併秘魯-玻利維亞之前,大明在山西的銅業公司就憑藉先進的生產技術,提取了大量白銀。早在1870年代,大明的白銀年產量就已經突破了300噸,而隨著秘魯-玻利維亞的佔領,尤其是玻利維亞波多西銀礦——波託西銀都,曾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銀礦,鼎盛時期,其白銀產量佔全世界白銀產量的一半。在其被帝國的礦業公司吞併之後,大明的白銀年產量已經突破了1300噸。
可以說現在的大明,和墨西哥一樣,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產銀國。在這種情況下推行金本位,簡直就是在拿自己的產業開玩笑。
“如果我們廢除了銀本位,那麼白銀就會變成商品,不僅會對銀業造成打擊,而且還會重創帝國的經濟發展,因為……”
盯著胡雪巖,朱大皇帝直接說道。
“我們的黃金產量有限!別忘了英國和美國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供應國,而我們在阿拉斯加和北方領地的黃金產量不過只有區區50噸,50噸黃金,能夠支撐起帝國的貨幣體系嗎?”
其實,和這個時代人們的在經濟政策上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就是來自二十一世紀的朱大皇帝是站在歷史巨人的肩膀上的,他深知歷史上“金本位”曾導致多次經濟危機,一次的經濟危機造成各國資本的嚴重內耗。
也正因如此,他才會對“金本位”那麼的敏感。
“如果研究歐美經濟可以看到,1825年英國經濟危機之後,英國基本上每隔十年就爆發一次經濟危機!1837年,1847年,再到1857年美國爆發危機,演變成為普遍性的世界性的危機,1873年到1879年是在19世紀影響最深遠的一次經濟危機,時間跨度長達8年。下一次危機會在什麼時候爆發?朕以為大概會在1892年前後!”
朱大皇帝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判斷,因為每隔十年一次危機,是經典的資本主義經濟弊端的教科書內容嘛!
況且,他清楚的記得1893年經濟危機,甚至這也是他的另一個目標和計劃,不僅僅是他的,同樣也是整個帝國的。
很快,與胡雪巖的會面,變成有錢德功、成定康、方展博以及戶部尚書林宏舉以及帝國中央銀行徐慰祖共同參與的帝國金融會議。
這次金融會議最終將會決定帝國未來的貨幣政策,當然更重要的是,帝國將會怎麼樣贏得這場“貨幣之戰”
“……為什麼每隔大約10年,就要週期性爆發經濟危機,表面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