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和皇帝一起罰站(第一更,求訂閱)
小魚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2章 和皇帝一起罰站(第一更,求訂閱),開局推演,美利堅大亨,小魚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陛下!
我居然是在和皇帝老子一起罰站!
烈日下,孫二喜等人無不是神情有些恍忽。
臺下的人在驚愕之餘,更多的是敬畏。
說方言要罰站,要掛牌子,這是眾所周知的。
可是他們沒想到,有一天會看到皇帝因為說方言被罰站……不對,不是罰站, 是罰寫。
“我愛說國語,不說方言。”
站在桌前,朱先海揮筆書寫著牌子,每寫好一塊,就遞給等著計程車兵。
“謝萬歲爺賞賜!”
接過牌子時,孫二喜的內心簡直激動到極點,這可是皇帝老爺子寫的牌子啊!
外國的皇帝咋了?
那也是皇帝!
沾著皇氣,那可是八輩子燒的高香!
“別謝我, 二喜, 記住了,以後要說國語,不僅要說國語,還要寫國文,要學識字,只有這樣才有出息!”
朱先海語重心長的說道。
“是,是,草民……不,不,是我,我明白。”
挺著胸膛,孫二喜連連點著頭。
說官話,這是他制定的規矩,既然犯了……認罰!
當然了, 這也是以身作則的表現。
最重要的是, 經此一事之後, “做國人、說國語、寫國文”就會深入人心, 面對新移民的牴觸時,這就是說服他人活生生的例子。
或許掛牌子“示眾”的方式有點是簡單粗暴,但是這種方式卻是有效的。
至少將來時間會證明這一切。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朱先海一直呆在薩維德拉灣,有了南華的規劃經驗,他很快就對這個海灣有了一定的規劃,從港口到城市,在他的規劃中,這座城市的未來將會是南華的西大門。一如南華的洛杉磯。
“陛下,那以後這座城市是叫薩維德拉灣,還是另外命名?”
“臨海!”
想了想,朱先海說道。
“以後,這裡就叫臨海吧!海灣,就叫臨海灣。”
臨海,簡單名了的地名,通俗易懂。讓什麼“薩維德拉灣”之類的歐洲人的名稱見鬼去吧!
甚至就連阿勞卡尼亞,朱先海也決定給他換個名——山西!南華的山西,巴塔哥尼亞就是南華的山東。
這才是華夏的命名方式啊, 就像東晉“五胡亂華”時,南渡漢民居住的那些僑州、郡、縣的地名一般都以原籍州、郡、縣的地名相同。
憑什麼只准英國人移民用什麼劍橋啦、維多利亞之類的名稱去懷念他們的祖地,華夏人就不能透過重新命名來懷念他們的故里呢?
從始至終,在臨海灣的幾天裡,瑪麗亞都是若有所思的看著眼前的一切,儘管她只是剛剛開始學“花語”,但她還是聽懂了一些話。
終於,等到和朱先海離開的時候,她看著朱先海用幾分疑惑的語氣說道。
“你……是中國人!”
“你才知道啊!”
朱先海哈哈大笑道。
“那蘭花?”
“就是南華!華,就是華夏的意思!”
“是花語?”
“是華語啦,你們的發音不標準!”
一計爆擊,讓瑪麗亞沉默了下來。
……
離開了臨海之後,朱先海又前往了幾個馬普切部落,作為國王的話,他當然要巡視一番自己的領,在離開阿勞卡……不,是離開山西之前,要好好的安撫一下各個部落,展示一下自己的存在。
對大部落如此,對小部落同樣也不例外。
就這樣,朱先海一行人用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踏上歸途,與來是不同,這次朱先海走的是另一條山路,在沿途的山谷裡,還居住著一個馬普切部落,只有兩千多人的部落。
這一路上,朱先海就全當是遊山玩水了,有時候甚至還會跳進湖泊裡游上一會,當然了因此也大飽眼福,畢竟,瑪麗亞的身姿確實非常誘人,但也就是如此了。
也許正因為沿途風景很美,所以才不覺得路長,到了當天傍晚時分,馬普切人的帳篷已經出現在他們的視線中了。聞訊而來的巴卡里酋長等人,早早的就在山谷附近等著他們的到來。
隨著酋長一行進入山谷後,部落的全貌便呈現在朱先海的眼前,在山間的草場上,馬普切人放牧著大群的奶牛,肉牛,綿羊以及馬匹。草場上到處都是牛羊,羊群就像是飄浮在大山上的白雲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