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穹之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兩百五十二章 軍謀,爭魏,蒼穹之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過下一步,還請元凱教我。”楊崢知道自己短處,爭鋒與兩軍之間,是自己的長處,戰略發展,就是自己的短處了。
而杜預算是楊崢手上唯一具有戰略眼光的人才。
軍謀司成立的初衷意義便在於此。
不能總楊崢一個人摸著石頭過河。
萬一沒摸準,栽下去,可就再也沒有爬起來的機會。
杜預眼神閃閃發亮,“東守西出,北和南撫!”
楊崢愣了一下,“西海已然到手,荒川異域,勞師遠征,似乎有些勞民傷財。”
杜預折斷一根灌木枝,在地上勾畫出涼州、西域、雍涼的大致地圖。
“雍涼有郭淮,實力強大,鄧艾雖然敗了一陣,但有司馬父子支援,短期內會恢復實力,我們沒有任何機會,就能攻下,也會陷入蜀國與洛陽的兩面夾擊之中,一定會敗亡,東面不可出。”杜預在雍涼劃了筆。
然後指著北面,“聽聞興雲有取涼州之意,但恕我直言,時機未到,冒然取之,朝廷一紙詔令,匈奴、鮮卑、羌胡為爪牙,地方豪強為黨羽,互相勾結,十年之內我軍難以廓清亂局,而十年之後,司馬父子的天下必然穩固,是時揮幾十萬關東軍來攻,將軍能守住否?”
楊崢眉頭一皺,匈奴、鮮卑、羌胡倒也好辦,提刀子砍就完事了。
但地方豪強有多難搞,楊崢心知肚明。
陳泰都搞不定,自己無名無分的,更難。
楊崢點點頭,的確是時機未至。
杜預又指著南面廣大的羌地,“我軍已然佔據河曲之地,羌人一盤散沙,自為仇讎,並非所有部族都要與將軍為敵,可滅其強橫者,招撫其弱小者,假以時日,我軍勢力可向高原延伸。”
這個策略其實已經在施行。
奴隸、待歸、治民之策頒佈之後,越來越多的羌人走下高原,成為待歸。
楊崢記得歷史上的這個時期正處於小冰河時期,大量草原、西域、高原部落向中土遷徙。
是大融合的外部因素。
高原之上,到處是封凍區,缺衣少食,互相攻伐掠奪,反而投奔西平,還有一線生機。
杜預指著西域之南、西海之西的廣大領土,“此地瓜果滿山,牛羊盈野,只有幾個羌人部落,興雲大可取之,以為牧馬之地!若他日西域有變,可由此進西域,若涼州有變,我軍亦可由此轉攻敦煌、酒泉。”
補齊這個區域,連線上河曲,正是歷史上吐谷渾的版圖。
杜預在西海劃分牧區,對西面地緣有一定的認知。
拿下這個區域,uu看書加上金城,就不是涼州抱西平入懷,而是西平反過來要抱住涼州!
要不怎麼說還得要個謀士呢?
劉備遇諸葛亮,孫策遇周瑜。
而杜預絕對有資格成為這時代頂級的謀士。
以前是趕鴨子上架,不願為楊崢出謀劃策,高平陵之變後,杜預也就看清了司馬家的本性。
見楊崢頗為意動,杜預拱手道:“預在西海一年,熟知當地形勢,請命三千部眾,為主公取之!”
稱呼已在潛移默化間改變。
三國都不是大一統的王朝,所謂忠誠也就沒那麼嚴苛。
蜀國投魏,魏國投蜀,各有人在。
而楊崢若是能把這些土地收入囊中,有實力成為第四國。
這等名垂青史的功勳,杜預豈能不動心?
楊崢心花怒放,“元凱此去必定成功,我六千撥驍騎營與一千重騎與你,若有難處,可向伏羅城求援。”
杜預笑道:“三千騎足矣,再多虛耗糧草,反不為美,屬下一路招撫討伐,輕而易舉,三月之內,必定成功!”
shu8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