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穹之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五章 道合,爭魏,蒼穹之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胡之野蠻,方為長久之計!”
論學識十個楊崢比不上一個杜預。
但論見識,杜預則遠遠不如楊崢了。
歷史長河中,西教都是一手刀子一手經文,來宣傳他們的教義。
這時代的儒家還是進步的,但也同樣是內卷的。
鄙視周邊四夷,所以沒有擴張的興趣。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此言放在大漢之前,也不算錯,但魏晉之後,就逐漸不適用了。
很多夷族君主,遠比司馬家的皇帝靠譜。
諸夷內遷,已經是這個時代的大趨勢。
烏桓、匈奴、羌氐、西胡都主動或者被動的在向中原靠近。
對華夏而言,這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東漢、曹魏尚可,吳蜀都不錯,唯有司馬晉直接讓華夏一頭栽進深淵。
杜預作為這時代最頂尖的儒生,自然知道楊崢心思,喃喃自語道:“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
“自前漢以來,夷人不斷內遷,關中羌氐為多,卻任由其繁衍生息,長此以往,中原有變,華夏故都將流落夷人之手,我若不變夷為夏,則夏將變夷!”這不是楊崢的猜測,而是幾十年後實實在在發生的事。
在這種時代大趨勢下,你不主動去融合別人,就會被別人融合。
西平漢人才有多少?
不漢化羌人,就會逐漸被羌化。
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八百年後的大唐,河湟出現過類似之事。
“好個楊興雲,竟有如此氣魄!我杜預豈能不助你一臂之力!”杜預眼中也亮起微芒。
志同才能道合,費了這麼多口舌,就是等這句話。
楊崢提刀子砍人還可以,算是中上之資,玩這些孔孟之道,就是外行了。
但楊崢明白一個道理,能在華夏這片土地上盛行幾千年的東西,無數聰明人趨之如騖,肯定有其獨到之處。
而歷史長河中,儒家教義也被多次更改。
孔子他老人家帶著千餘學生周遊列國,到處忽悠,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
楊崢還是第一次感覺得到了杜預的心,“我以刀兵鐵血在前,元凱執聖人教義在後,為我華夏開闢蠻荒之地!”
shu8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