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一四章 航母在望,超級科學家,殷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高強度鋼。在鋼質船的早期階段,主要採用鉚接工藝而不是焊接。隨著對軍艦結構效能的要求提高,焊接工藝佔到主導,採用對鉚接工藝影響不大的高含碳高強度鋼,就成為軍艦結構減重、並且能夠越做越大的關鍵條件。
第三階也就是高強度合金階段。進入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後,焊接工藝取代鉚接工藝成為軍艦結構製造的主流方式。由於高碳高強度鋼的焊接性很差,含碳量越高焊接效能就越不靠譜,焊縫非常不結實,對於缺口非常敏感。
一旦因為疲勞或者其它原因出一個小口子,很容易導致災難性的結構脆性斷裂。
二戰以後,高強度、高韌性的合金鋼材就成為世界強國的主要發展方向。美國的hy系列鋼材、紅色帝國的ak、ab系列鋼材、天朝的9xx系鋼材,都屬於這類。
這類合金鋼,主要依靠鎳、鉻、鉬等元素新增,大幅度改善效能。比如美國建造潛艇的hy80鋼,就有2.93%的鎳,1.43%的鉻。
這類鋼材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隨著強度等關鍵的效能不斷提高,對於鎳、鉻等昂貴而稀少的高價合金元素也用的越來越多,造價高昂,而且焊接越來越困難。
第四個階段,只有美國有。這些合金很昂貴,而且焊接效能差,加工困難,導致製造加工成本大幅度提升,美國放棄了這些高昂的合金,轉而開發強度效能適中,易於焊接、軍艦結構製造費用低廉的新型高效能鋼材。
葉晨要開發的艦船材料,效能非常卓越,可加工性好,造價低廉。
當然,也是使用合金。葉晨啟動實驗裝置,開始驗證,加入各種合金,改變合金結構,使其效能大幅度提升。
透過葉晨的努力,終於完了第一次驗證。
葉晨取出材料,迫不及待的進行測試。
首先要進行的是進行晶相分析。葉晨啟動檢測裝置,把材料放進去,很快的,晶相結構的結果就出來了。
葉晨一瞧,眉頭緊皺在一起,晶相結構雖然不錯,比起現有的艦船材料有很大的提升,但比起葉晨的要求還是有很遠的距離。
其次進行的是屈服強度測試,結果是超過了7000mpa。
“很驚人的結果。”葉晨看著資料,搖搖頭,很不滿意。
現在,艦船材料屈服強度達到1000mpa已經很驚人了,要是把結果公佈出來,一定會引發一場全球性的轟動。
但是,葉晨很清楚,系統給的這種艦船材料其屈服強度驚人,達到一萬兆帕不是問題。
現在只有7000兆帕,葉晨肯定不滿意。
接下來進行焊接實驗,結果令葉晨比較滿意。
總的來說,這種艦船材料很適合焊接,這就使得可加工性很好,會大大的降低成本。
美國放棄高強度合金,轉而開發效能適中的合金,和焊接有很大的關係。
比如hy80需要把待焊接的結構件預熱到90-150攝氏度,而hy130更要提高到100-175攝氏度。很多時候,焊完了還得再進行熱處理。
這就使得製造加工的成本太高昂了。
要是飛機的話,塊頭畢竟不算太大,預熱雖然會增加成本,但也不是不能承受。但用在軍艦上,那就很恐怖了。
一艘大型軍艦那是幾千噸,焊接全部加熱,這需要多少成本?
要是建造航母,那就更加恐怖了。
就算輕型航母那也是幾萬噸,需要焊接的結構件會很多,加熱的成本就太恐怖了。
重型航母,超級航母那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可焊接性,易於加工,就成了艦船材料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葉晨開發的這種艦船材料,易於加工,可以在常溫下焊接,不需要加熱,是一個很不錯的好訊息,這讓葉晨臉上露出笑容。
經過一系列的測試,結果雖然不錯,但和葉晨的預期有很大的差距。
“我這是第一次做,沒有經驗,有各種各樣的不足也很正常。我相信,後面會做得更好。”葉晨總結經驗教訓。
做完這些測試之後,葉晨還要進行最後一個測試,那就是抗腐蝕性測試。
海水的腐蝕性很恐怖的,對艦船材料的抗腐蝕效能有著嚴格的要求。要是這一條不達標,其他效能再好也沒有用。
這測試就需要不短的時間,葉晨把材料放進去後,並沒有急著再做,而是計算起來了。
計算什麼呢?
當然是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