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8章 目不轉睛,皇后生存日記,刀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小小漣漪,很快就消失無蹤了,讓人懷疑是否真的有石子落入過。
短暫的錯愕後,她的目光從李益身上移開了,移開後就再沒回來過。然而李益的心中因這一眼波濤起伏,久久不能平息。
這真正是沒有辦法的事。
他能管住自己手不去做事,能管住自己的腳不去走路;他能管住自己的嘴不去亂說話,他甚至能管住自己的臉不露表情……
但他管不了自己的心要何時緊張、心跳何時起伏。時間越長,某些記憶不但沒有變模糊,反而在漫長的沉寂中發了酵。
她金色的裙襬,蜿蜒地拖著鋪了紅錦地衣的臺階到佛殿中去了,李益和眾臣自後拾級跟上。到殿外,拓拔叡不讓人跟從了,眾人便在外面垂手等候。
拓拔叡在寺中流連了兩日,祈福結束後,又到那永安寺的佛塔中參觀。這便跟朝廷的禮法無關,是他個人的私事了,李益便沒有再隨從,只不過皇帝還沒走,李益等人也都在寺中盤桓。這永安寺也是京中名勝,隨便參觀而已。李益喜好繪畫,無事便到那殿中看那畫工繪製佛畫,請教經驗,順便交流心得。
一盞微微的燭火照著眼前圖景。那是一副巨型的壁畫,由許多小幅壁畫連成一大片繪畫,沿著走廊連綿不絕。佛傳圖,本生圖,經變圖,約摸有上百來幅,全繪在這寺塔周壁的牆上。其佛畫用筆工整,設色鮮豔,描摹細緻,人物栩栩如生。拓拔叡一一看過去,及看到某一幅時,他停下了腳步。
畫中央是一道鋒芒的劍山,一鬼驅趕纏有二蛇的罪人上山,下圖為熾熱的火焰;左上圖繪二獄卒以刃物杵舂臼中的罪人,旁有冥官及毒蛇,中圖繪火中有獄卒及迦樓羅苛責罪人,下圖為鬼拔老嫗之舌;右上圖畫二鬼將罪人投入熱釜中,中圖畫罪人於寒釜中浮沉,下圖則是置罪人於俎板上,作欲切斷之狀。
這是佛說盂蘭盆經中的故事。
這故事還有個通俗的名字,叫目蓮救母。拓拔叡目光落在這幅畫上,久久不動。
又勾起他的隱傷了。
馮憑怕他沉溺在其中,勸說:“時候不早了,咱們還是回寺院休息吧。”
拓拔叡目光定定注視著那畫,聲音和緩道:“你回去吧,朕想一個人靜一靜。”
這寺塔中光線太暗了,平時都是人跡罕至。為了儲存壁畫,四面都沒有開窗,只用微弱的蠟燭油燈照亮,空氣也不太流通,味道古怪難聞。馮憑呆了半天,只覺得眼睛發痛,頭昏腦脹,太陽穴突突直跳。她感覺眼前一陣陣黑,腿發軟,再待下去要窒息暈倒了,拓拔叡倒好像沒事似的,她只好一個人出了寺塔。
這寺塔頗高,全木製結構,共有七層,本想去塔頂觀覽也無心去了。下階梯時她有些無力,韓林兒趕忙攙扶住了她胳膊。
馮憑跟韓林兒嘆說:“出宮越來越沒意思了。”
那時已經是黃昏了,一陣陣寒風捲著片片雪花撲面而來。馮憑想等拓拔叡出來,然而天這麼冷,無景可觀,也無處可去。那陪同她的老尼說:“皇上一時出不來,不如貧尼陪娘娘到處走走看看吧。”馮憑也等不住,便應了,那老尼便引著她到各殿閣中觀看佛像。
馮憑想去觀音閣看看,老尼說:“觀音閣正在修造,裡頭全是工匠來來去去的,娘娘去了也看不得。娘娘要不去達摩殿看看?”
馮憑被說的倒好奇了,她對景觀興趣不大,倒挺想看看那工匠是怎麼施工的,便要那老尼帶她去瞧一瞧。那地方不遠,就在寺塔後面,走幾步,轉幾個宮殿就到了。老尼一邊說,一邊在旁邊引路。
剛到那殿外,好似聽到有熟悉的聲音,叫“季棠”。她也說不上是那說話的聲音熟悉還是叫的那名字熟悉。
一個身著灰錦袍的青年正在殿中背對著他,雙手背在背後,仰頭看那壁上的佛畫。灰錦袍青年身邊,一個靛青錦袍的青年,正拿著工筆,一筆一筆將那幅浮屠壁畫的下半部描畫完工。
他畫的是壁畫最下方的角落了,人不便站起,蹲也蹲不下,所以他整個人是面朝壁畫,側睡在地上的,只將一隻握筆的手伸出,挽著袖一點一點地描那蓮花,勾勒其形,耐心地填上顏色。一朵朵蓮花就在他的筆下成型了。
地上不太乾淨,有髒汙的粉塵,顏料,這人睡在上面,倒不怕髒似的。馮憑見那人手很白皙,身材高挑瘦削,看背影感覺是很年輕英俊的青年,不由有些詫異,沒想到這工匠中還有這樣風姿的人物。那灰錦袍的青年背影看著也很俊朗,她不由地就停下腳來,在背後看這人畫畫。
感覺到背後有人,那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