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道君皇帝的真正心思
紫色之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5章 道君皇帝的真正心思,大宋處心積慮十六年,方知是水滸,紫色之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心思複雜得很。
他很早就想要換太子,可換太子卻不是件容易事兒,畢竟太子無錯,去年的時候老三中了狀元,他在朝上試探著露出些口風,立刻就引起梁師成等人反對,引經據典,說得令人無法反駁。
但終究還是要換的,太子不類他不說,性子簡直就是反著來,這怎麼能成!
道君皇帝眼神在三人身上不停起落,最後慢慢地落在鄆王趙楷身上。
怎麼換是個問題,一下子直接換掉,別說有些官員會上疏反對,就是天下也會震動,畢竟這乃是國基大事。
他目光又落到趙檉身上,這個老二說從沒有惦記過皇位,也不知是真是假,他也實在看不出來。
不過既然說了從未惦記,那就讓他去做出頭鳥,試探下群臣的反應。
事情要一步步來,先封老二做秦王,吸引朝上民間的注意力……
秦王這個王爵很特殊,會引來許多議論,朝上朝下都不會少,會分擔接下來改立太子時的一些注意力。
他如果鎮壓所有聲音封了老二秦王,到時改立太子時的反對聲音就會弱一些。
這是朝堂之爭,君臣之鬥。
他自然是想要改立趙楷為太子,此兒類他,當為太子!
只是他清楚,想要換太子,趙楷還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軍功。
只要擁有了軍功,趙楷就有了做太子的資本。
那邊老二靠著軍功遷封秦王,這邊只要趙楷也有了軍功,那就晉封太子!
一切都讓老二打前陣,一步步試探,然後再給趙楷去做,算是讓老二給趙楷趟路。
道君皇帝不覺得自家有什麼錯,既然趙楷像他,那讓趙楷接替皇位理所應當。
至於趙檉在前面趟路試探,他也並未讓這個兒子白白忙碌,趙檉手掌大權,權柄甚至要遠重於趙楷,還有遷封秦王,位極人臣,這已經是極致的賞賜了,這些都是他給的,自太祖建國,本朝又有幾個皇子有此榮光?已經是皇恩浩蕩了。
至於秦王這個王號,他並未想太多,左右不過是個稱號而已,本朝的制度與李唐不同,何況李世民曾經打下半座江山,手下都是驕兵悍將,這又怎是老二可比?老二隻是管兵,又調不了兵。
想到這裡,道君皇帝露出笑容,看向下方群臣道:“朕今日有一件事要宣佈。”
下面群臣雖然坐著,但身體微微向前躬去,都一副等待聆聽聖訓的模樣。
道君皇帝滿意地點了點頭,對旁邊的小宦官鄭福道:“宣旨吧!”
鄭福請過聖旨,恭敬展開,下方群臣不由一愣,以往大宴上宣佈的都是道君皇帝私事,這回怎麼還有聖旨?
有聖旨就代表著事情已經涉及朝堂,而且道君皇帝已經做好了決定,不會再與他們商量,只是宣佈出來讓他們知道。
這樣的事情極少,但一般也不會太重大,群臣屏住呼吸,聽著前方宣讀聖旨,但聽著聽著不少人臉色都起了變化。
就是那沒喝酒的變得更白,喝了酒的紅中泛黑。
個個都起了別樣心思。
這聖旨居然是給二皇子晉封秦王的?
雖然在道君皇帝或者趙檉眼中,這是遷封,畢竟就是個名頭不同,俸祿什麼的都一樣。
但在眾臣的眼裡,這卻是晉封,畢竟晉王封不了,那秦王就是眾王之首。
而且這秦王……場下無論誰聽到秦王兩字,想到不是別的,都是前朝的貞觀皇帝李世民,還有玄武門之變。
大慶殿中都是飽讀詩書之輩,就算武官亦是如此,大宋的武官為了能和文官爭面子,也個個讀書,沒有不知道此事的。
一時間殿內寂靜無聲,針落可聞。
道君皇帝坐在上面一副老神在在,這正是他要的效果。
震驚才好,懷疑才好,站出來反對更好,鎮壓了這次反對,下回改立太子時就會順暢許多。
他開口道:“齊王收復淮西大功,自當封賞慰勉,不過其已位居一品,封無可封,朕決定遷為秦王!”
封無可封,好一個封無可封!
趙檉心想,你老人家這是鐵了心把我推到風口浪尖?放在烈火去烤?就算是我鬧了樊樓,你老人家都不罷休?就算激了趙楷去勸,都不改變主意?
你老人家究竟想要幹什麼?
莫不是想要改立太子嗎?
別無解釋啊!趙檉心中暗想,除了把他推上去,推到前面,然後暗裡操作改立太子這件事,別的都解釋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