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九變,大麴,提審
紫色之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5章 九變,大麴,提審,大宋處心積慮十六年,方知是水滸,紫色之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初之時聖公去了一趟東京,回來後閉口不談所歷之事,想來大抵是發覺這東京趙家與想象不同,但卻沒說過趙家有這樣武藝高強之人!
他越思索心情越鬱悶,總不能放棄杜紅棉自家離去,可此刻行蹤敗露,想救人又比登天還難,一時便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明教之中皆兄弟姐妹,哪怕不認不識也是同氣連枝,就這樣走掉他心內不忍,畢竟刺殺大宋親王乃是誅九族大罪,杜紅棉的下場可想而知。
可他雖然一向自視甚高,卻也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一觀趙檉出手,便曉事不可為,別說在東京城森嚴之地救人,就算是單打獨鬥他覺得也未必就一定能勝了對方,何況對方手上還有削鐵如泥的寶兵。
這時他在梁山之上幾場大勝的意氣風發已是蕩然無存,心中只剩下了種種糾結和疑惑不解。
這大宋秦王的武藝居然如此之高,竟能一招就打倒杜紅棉,而且同時還能擊飛他射出的白鶴梭暗器,這恐怕已是有了接近小宗師的實力。
可聖教之內不都是傳聞,宋室奢腐,皇室子弟更是紈絝,只知吃喝玩樂,縱情聲色,便是連馬都騎不得,弓都拉不動,何談武藝?
不然他也不會當街刺殺!
他緊皺眉頭左思右想,心內琢磨主意,忽然眼前微微一亮。
他自家在東京獨臂難支,救人無望,但在這京畿左右,卻也非是全無援手。
雖然聖教一直少在北方傳經,但就前些時日,自家師兄去了穎州會友。
穎州距離東京並不算遠,若是師兄沒有離開,大可找他相助。
想到這裡,方十九舒了口氣,他這位師兄不僅武藝了得,更是智謀過人,不但於聖教之內地位尊崇,就是在兩浙沿海,也名氣極大。
提起神龍九變陳凡,哪個不知,哪個不曉!
刀霸東海,槍挑江南,一身精通九種厲害武藝,號稱九變。
這位師兄乃是他師傅陳箍桶的獨子,不但學了陳箍桶一身本領,另外還拜了位神秘的老師,據說那位老師武藝極高,江湖名望甚重,雖然不知道具體是誰,但這樣的人物屈指可數,大抵是那幾位中的一個。
方十九想到這裡起身結賬,隨後向著蔡河下游走去,以他的水性,想要從河中混出東京並不算難事……
轉瞬十幾日過去,趙檉的假期尚未結束,每天都與小娘呆在一起,耳鬢廝磨,繾綣旖旎,纏綿悱惻。
小娘依舊羞澀拘謹,無論趙檉如何引導,總還是有些施放不開,趙檉便把後世的床笫笑話丟出去講,小娘聽了羞怯,不是捂臉跑開,就是低頭不敢言語,最後趙檉哄勸,以此為樂。
如今天氣入了秋,外面不能栽植花卉,小娘就在房中弄了些盆景,然後讀些話本,趙檉琢磨著這樣也是無趣,便開始教她寫曲。
不是清曲散曲,而是劇目裡的大麴。
小娘是識字的,大宋一朝最重教育,古來歷朝文化普及最高,便是一些山野之地都有學堂存在,東京本處,哪怕再貧寒的家庭,也少有目不識丁之人。
大麴這門東西其實極為複雜,對從來沒有學過韻律的小娘來說有些艱難。
但趙檉也不急,曲可以慢慢學,但詞話可以先寫,詞話這東西倒是門檻不高,外面市井說書的藝人許多都是自己編故事,只要知道些歷史典故,就能寫出一場叫好賣座的書唱來。
小娘一開始在他的指點下,連寫了幾個小故事,但都落下俗套,不離話本里那些才子佳人的書生臆想。
於是,趙檉便開始循循誘導,讓她不能只著眼世事的繁華,和流於表面的美好,要深刻些,市井些,不妨寫些悲傷感人的故事出來。
小娘對這些倒是深有感觸,畢竟曾經親身經歷過,加上性子使然,倒是展露出一些天分,寫出了兩個憂鬱感人的小劇目。
趙檉見狀不由大喜,若是以後小娘能夠寫劇寫曲,可是幫了他大忙,不需要多具才學,弄那些高雅的陽春白雪,反倒是越市井越平民越好,寫出的東西老百姓能看懂聽懂,就是最大成功。
市井藝人能寫出來不錯的詞話,小娘只要稍具天分,又有他的教導,寫些更有意義的東西應該不難。
這一天早晨,閒暇無事,趙檉便給小娘講了個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前朝。
故事的內容很簡單,大抵就是在江南某處,有一戶農家因為失去了土地,只能靠給鄉紳耕種為生。
但是,即便一年出再多力,最後得到的糧食,都要給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