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之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0章 相互算計,大宋處心積慮十六年,方知是水滸,紫色之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檉回府,給自家煮上一壺茶,坐在院內的樹蔭下邊喝邊想。

蔣猷是道君皇帝的喉舌,身為吏部天官,這種慰軍的事情用得著他來嗎?

就算當年的河湟之戰,開疆拓土這種事情,朝上也沒派一名尚書前去慰軍吧?何況是吏部天官!

雖說王慶難平,朝廷費時費力絞盡腦汁,但終歸只是賊寇,不是邊疆那種敵國之戰。

就算官家重視,朝廷重視,可慰軍又不是打仗,派一名侍郎學士過來就已是最高的規格了,甚至派一名宦官來都沒有毛病,至於吏部天官親率一眾官員前來嗎?

這已經不是重視了,派蔣猷這種級別的官員來,有些過了!

尤其是蔣!

這還算慰軍嗎?這是來監察的吧,還不如直接派御史中丞來呢!

下面的人看不清楚這些正常,但趙檉心中卻透徹的很。

宗澤久在河北山東邊境為官,對朝上的事情不算了解,不知蔣猷是哪種人,而且宗澤本身性子率直,屬於文人武風那種,想的自然是有勝當賞,戰敗當罰,這種朝堂上的彎繞,他一時半刻是想不通的。

而下面諸將不是西軍的,就是雖身在京畿卻沒資格上朝的,所以對朝堂更是兩眼一抹黑,不識其中險惡。

趙檉坐在樹蔭下,輕輕喝了一口茶。

自家入朝為官已有兩年多,雖然期間也惹下些事情,但總的來看還算未傷大雅,功大於過,與道君皇帝之間,也說得上是父慈子孝,未有什麼隔閡。

本來想著這種情況還能再維持幾年,沒料想道君皇帝卻是忍不住了。

帝王心術,除了極個別之外,在其眼中子女與大臣並無分別。

甚至對於子女的防範,更要重過大臣。

趙檉輕嘆了口氣,誰讓他帶兵呢,誰讓他還打了勝仗呢!

可是派自家來打仗的是道君皇帝,打勝了派人監察的又是道君皇帝,你這是不是有點太急躁了?

雖然說這監察披著慰軍的喜慶外衣,最大程度地保了雙方顏面,讓這邊諸將也覺察不出什麼,甚至大概也想著能瞞過他,畢竟一切看起來那般冠冕堂皇。

可監察就是監察,這是往好聽了去講,不好聽的那就是找毛病來了。

找毛病這種事,說有就有,說無就無,雖然他是親王身份,蔣猷沒什麼證據不敢亂說,可道君皇帝終究還是出手了。

趙檉放下茶碗,望向樹上,樹上有一隻黃羽紅尾的鳥兒,正在嘰嘰喳喳亂叫,叫得難聽,渾沒有畫眉百靈之類的歌喉,他頓時感到無趣極了。

接什麼旨,慰什麼軍,統統滾吧。

既然道君皇帝出招了,那他接著就是,不但接著,還要還招。

趙檉此時心很累,難道做相親相愛一家人不好嗎?非要像朝堂一般,皇帝和大臣你來我往的彼此算計,表面卻還要客客氣氣,君臣和睦,實際上心中相互提防。

而身為皇子,一但陷入這種算計當中,是要比皇帝和大臣之間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太子趙桓就在這種算計當中,只是一直都處在下風,道君皇帝不看好趙桓,總想找趙桓的過失廢掉這個太子。

現在他有了軍功,和以往自不一樣,便也開始彼此算計。

趙檉不出城去接旨,其實就已經在還招了。

我平叛了,我立功了,我受傷了,我什麼都不要了,我不幹了成不成?

你也別監察我了,我不幹了,眼下廬州城不但有禁軍將領,更有西軍將領,一時半刻他們想不明白怎麼回事,時間長了,事情傳出去了,誰還不明白?

對自己的兒子尚且這樣,況乎他人?

你道君皇帝不是個好大喜功,又要面子的嗎?

就讓諸軍看看,你連自家兒子都相信不下,誰還會疲心賣命?尤其這種事情傳到西軍之中。

要知道,大宋皇帝對西軍統帥的一些要求有時並非那麼有用,大宋皇帝的權利確實集中,但那可不是指對西軍統帥去說。

西軍統帥大抵是忠心的,但在軍事上都有自己的看法,有時固執己見,就是商量都商量不通。

就比如說方臘之戰,道君皇帝就沒能說動种師道和他兄弟种師中前去出征。

當時种師道給的理由很簡單,就是他得坐鎮陝西諸路,鎮壓西夏,不能離開。

為了排除可能遇到的障礙,道君皇帝也不願採用生硬的方式,由朝廷下達強旨,強迫种師道去打方臘。

商量不通,又沒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毒士子

石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