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歸路碧迢迢
紫色之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4章 歸路碧迢迢,大宋處心積慮十六年,方知是水滸,紫色之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海船揚帆起航,乘風分水破浪。
英雄島漸行漸遠。
趙檉站在船頭回望,島嶼此刻已經被他改了名字,從今往後喚作百花島。
他年我若為青帝,百花報與一處開。
萬古叢中,百花菲裡,誰與爭芳潔。
東風起,人飄渺,海上百花搖。十八風鬟雲半動,飛香和雨著輕綃。歸路碧迢迢。
趙檉默默轉過頭,晴空大日,水波平靜,心中卻憂愴難抑,不由一聲長嘯,驚起白鷗無數,直衝雲霄……
方臘金蟬脫殼逃來英雄島,想要東山再起報仇雪恨,強練蒼穹變第七路,走火入魔卻不死,老島主難以救護,激戰之下,不僅弟子折損,就是自家也身亡魂消。
呂師囊也死在方臘之手,方臘與方七佛又皆死於趙檉手上。
方七佛被趙檉一拳碎頭,他殺劍被擋,劍勢走老,而又看到刺中的是自家妹妹,心神動搖,才被趙檉直接打死。
趙檉打爆方臘的那一招,是從機緣壁畫第一幅搏浪圖中悟出,硬撼瘋魔大宗師,抗而殺之。
壁畫內的武藝來歷不詳,他不知道名稱出處,但這一招蘊含大海真意,浪濤真諦,所以便起名為大海無量。
機緣壁畫他並沒有毀掉,也沒留在島上,而是命人直接連山壁一起掘下,抬到了海船,打算拉回東京仔細研究。
至於島上的人,原本的英雄島客,還有上島的那些江湖綠林,東瀛高麗,按照趙檉最開始的打算,是要全部殺死,一個不留的。
但是洞窟一戰,看著屍橫血流,伊人魂斷,念念情深不壽,心中慼慼,一時未免英雄氣短起來,不想再開殺戒,就全放著走了。
島上餘下的財物,自家絲毫沒拿,全部散了出去,給海賊們大部分,剩下少數都給江湖綠林。
江湖綠林哪裡還不知道發生何事,此刻不被殺掉滅口就已是老天垂幸,居然還分得了部分錢財,個個都高聲為秦王歌功頌德。
而方臘、方七佛,還有呂師囊的屍首則都帶在船上,用特殊方法儲存,不至腐壞,方臘碎做幾塊,也用針線縫了起來,保持人形。
趙檉在海上行了一半的時候,就遇見王稟帶船隻尋過來,兩相匯合,不走仙居,直奔杭州而去,至於仙居的神仙觀和醉中夢酒家,則派人前往圍剿。
隨後在錢塘的出海口分開,趙檉讓王稟帶船直走蘇州,再下太湖,去徵太湖匪石生,將石生滅掉之後,江南事便基本宣告完畢。
順海入錢塘,回了杭州,趙檉立刻給道君皇帝寫奏摺,言明江南戰況,賊酋方臘授首,只待平定太湖,就班師回朝。
接著又給童貫去信,童貫這時帶著西軍已經和洞庭湖鍾老么打到一處,但因為少船,西軍又不擅長水戰,所以並未佔到便宜。
而劉延慶去桂州高九變那裡,也是打得火起,桂州多山林,追蹤大不易,已經不是抓不抓方臘了,頗有些摟草打兔子的意思,要將這些賊寇殺個乾淨。
桂州的賊寇可不是普通佔山為王的土匪強盜,尤其高九變,一直與番國交趾有勾結,地方軍兵奈何不得,西軍雖然打水戰差強人意,但上山作戰卻是強項,哪怕廣南西路山多林密,但一路追殺竟將高九變的賊軍攆到了邊境,直接打散,這才罷休收手。
趙檉寫完信後,休息幾天,便調集江寧等地餘下鎮守的禁軍過來杭州,日日裡操練,他親臨校場觀看,不覺又是半月過去。
這一天,童貫和劉延慶一起回返,竟是路上相遇,合軍同走。
趙檉和兩人連夜商議軍情,再隔一日,整頓兵馬輜重,各項事宜,直髮蘇州而去……
蘇州此刻已經恢復以往的熱鬧,之前方臘圍城,賊兵所指,也有不少人逃走,不過後來童貫過來解圍,與方臘鏖戰數日,方臘敗退南下,蘇州也就還原了繁華景象。
蘇州同樣是古城大城,此名起於隋開皇九年,文帝楊堅取姑蘇山之名,將南陳原設的吳郡改為蘇州。
而蘇州的城地,則始建於周敬王六年,自古沿革下來,乃是“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史蹟名園,處處獨特風貌。
本朝開寶八年,末代吳越王錢俶改中吳軍為平江軍,隸江南道,太平興國三年,吳越納土歸宋,恢復蘇州建置,轉屬兩浙路轉運使。
政和三年,敕升蘇州為平江府,屬江南道浙西路,於是蘇州又有平江之稱。
軍馬入城這天正好是六月初六,曰為天貺節。
蘇州文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