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之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4章 紅魚茶店,大宋處心積慮十六年,方知是水滸,紫色之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戚紅魚的素茶店開在州橋正對著的路口,旁邊的路就是州橋街市。

從素茶店門前,不但可以望到街市頭裡,走過去也只不過幾十步遠。

此處位置極好,逛完街市的人倘是累了,或吃得太油膩,便可以來店裡坐一坐,喝點酸梅湯之類的飲子。

店名就叫做紅魚茶店,是戚紅魚和一個小姐妹合開的,其她的姐妹得空兒時都來幫工,但不是白做,該給的酬勞還是要給的,大家在一起其樂融融,相互照應。

自然倘是關係不好,或人品不行,當日趙檉開口後,戚紅魚也不會把人名寫上去。

脫樂籍是件極難的事情,哪怕教坊司屬於禮部管理,但是就算禮部尚書都沒有權利給裡面的人脫籍。

脫樂籍得特赦,或是恩令。

特赦就是國家遇到重大事情時,比如新皇登基,百年大災之類,官家出於多方面考慮,進行的一次大規模赦免。

至於恩令,則是有人求到官家面前,請求官家開恩脫籍,至於求的理由無非兩種,第一種比較常見,就是有歌舞樂伎,被某些人看上,想納入家中為妾,這些人和皇帝關係近,或者求了和皇帝關係近的人去說,請求恩令脫籍。

第二種說是求有些不大妥當,實際是當初充入教坊司的原因或者理由不成立了,大抵家中被平反,所以恩赦,但官家要個面子,得臣子們去提,這種較為罕見,且只有犯官家屬才好如此,而教坊司裡並不都是犯官家屬。

當時趙檉開口,戚紅魚一共寫了七個名字,包括她自己七人脫籍,她們七人都是犯官後代,但在教坊司屬於潔身自好,比較清白的那種。

這時候的教坊司還不像後世朝代那麼混亂,這時的教坊司內樂伎大抵就是行歌舞事,雖然教坊司也有青樓,但與歌舞樂伎是兩個分開的部署。

當然,其中也有女子主動勾引官員,謀求脫籍的,也有自暴自棄胡亂作為的,畢竟充進來的什麼人都有,但是戚紅魚既然能把名字寫上,趙檉便不去問,他相信戚紅魚的眼光。

和戚紅魚合夥開紅魚茶店的小姐妹叫做趙盼兒,年歲不大,卻十分聰慧,這門生意便是她想出來的。

當然,想要在這州橋邊上開茶店,尤其一群女子,哪裡又能容易,這東京城龍蛇混雜,尤其市井之中,更是各色勢力都有,沒根腳背景的,州橋這塊生意根本插不進來。

開店第一天,就有人前來找事,讓碎玉樓的人把腿全部打斷,晚上又來火併,這次卻直接見了人命,才曉得害怕,乃是知道這茶店後面竟然有一夥亡命之徒。

江湖事自然是不經官的,名聲自也傳開,州橋一帶的幫派潑皮自此都給面子,沒膽量再來招惹。

後來生意紅火,官面上又來找茬,無非州橋四面乃是搖錢樹般的地界,哪裡能不卡要油水,否則豈能讓你做穩生意,官面上不比幫派鬧事,卻是隨意尋你一條律法的藉口,便能將人拿進去,巧取豪奪絲毫不比江湖綠林手軟。

此事自然也被擺平,一路上去竟然懟到了開封府,涉及了幾級官吏,抓起來十幾人,這才知曉厲害,從此才能好好做生意。

雷三和張憲都來過這裡,輕車熟路,沒多時就到了茶店門前。

但此刻光景不對,茶店生意最好的時候是午後或者晚飯前,此刻正是夾空,店內沒有太多人來往。

雷三開啟店門,裡面戚紅魚看到急忙迎了出來,見禮笑道:“公子要來怎不提前和紅魚說一聲,讓紅魚好有個準備。”

趙檉道:“有甚準備的,逛了一圈街市,順道過來瞅瞅。”

戚紅魚把幾人請進屋內,選最的好位置坐下,然後道:“我讓盼兒過來拜見公子。”

趙檉看了看這茶店裡面,雖然沒有大相國寺那邊的老字號丁家素茶店大,卻也不遑多讓,擺了二三十張桌子。

此刻只有幾張桌有人,兩個小郎靠窗邊坐著,正在高談闊論,說甚麼天下大事,但說著說著話題便是跑歪,竟聊去了西夏,說西夏皇帝李乾順有一妃子,喚作明鏡兒,生得嫵媚多姿,嬌嬈無雙,堪比古之妲己褒姒,惑得李乾順半年沒有上朝,真乃紅顏禍水也。

旁邊桌坐的卻是名書生,並非窮酸的那種,衣著甚為體面,慢條斯理地喝著茶,吃著點心,聽著兩個小郎吹牛說話,嘴角不時露出淡淡嘲諷。

還有一家五口,看起來只是普通門戶,夫妻二人帶著三個孩童,只要了兩杯飲子,分給三個小孩子喝,大人卻是捨不得喝上一口。

那邊還坐著個胖員外,穿得闊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毒士子

石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