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氣成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章,暢遊六零年代,呵氣成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她;對,她愛乾淨,愛換衣服,可她已經擁有很多衣服。
她,吹的曲兒真好聽!
她,認真看書的時刻真美麗!!
她,裝傻的樣兒真可愛!!!
他能給她什麼?他能讓她需要他嗎?目前不能!可是不能就這樣算了,他要創造條件。從哪裡入手呢?
她唯一想要卻辦不到的,一定是回城吧!楊鐵峰私下看過她的檔案,她有一個姐姐,在部隊文工團,她有一個弟弟,還在唸初中;她這種情況一時半會兒回城不容易,除非她的物件是城裡人,她就有法子申請回城了。
楊鐵峰知道自己有個機會,或者可以說是唯一的機會。就是去上工農兵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城裡,就有條件與她處物件,要不然她是不會給自己機會的。這時,一定會有人問?為什麼不把這上大學的機會給江靜蘭啊?楊鐵峰想啊,我又不傻,讓江靜蘭上大學,那是雞飛蛋打的事兒,倆人的距離不是拉得更大了嗎?!她在他心底已經高不可攀了,那只有讓他爬上去,而不是讓她再爬上去,讓他仰望嗎?
不,他讓她仰望著自己!依賴著自己!離不開自己!就如同像母親對父親那樣子……近來,他不再趁著空閒時間去縣城‘投機倒把’了,他開始複習初中知識。
近三年來,公社年年有上工農兵大學的名額,然,名額有限,都是被公社的關係戶或是領導子女分掉,南關村從來沒有分到過名額,明年輪也會輪到了吧。
只要有南關村的名額,那十有八-九可以爭取過來,十六歲之後,他評過‘勞模’,評過‘標兵’,他會修理農用手扶拖拉機,村裡三大領導(村支書,村會計,婦女主任)都是姓楊的。
如今,只要他熟悉熟悉初中課本,再自學一下高中課本,等田裡的活兒幹一段落,就去縣城的廢品收購站找找,那邊高中課本一定有。
1974年,11月初
田地裡已沒了著急要緊的話兒,村裡剛剛收了黃豆、玉米、紅薯,以及土豆,除了挑出品相最好的上交給國家還有留種,剩下的,按照每家每戶家個人的工分,將今年的糧食分給大家。村裡,一年分兩次糧,一次是春收之後,另一次就是現在,秋收之後。這是舉村歡慶之日。
村中的楊會計,是五十來歲的小老頭,這幾天特別忙,他帶著自己的兒子小楊會計(村民戲稱),算清大家一年的工分,要算每人能領多少糧食,家裡人多糧食不夠吃,一斤玉米換兩斤紅薯,不過不能多換,最多換分給你的玉米總量的一半。
你說生產隊也種小麥和稻穀了,為啥不分啊?旌德大米是出了名的好吃、無汙染。
不好意思,細糧要上交給國家,過年的時候每家分二三十斤也就夠了。南關村在十里八村算是比較富裕的,村四周有一大批毛竹林,是集體的,每年冬季與春季能分到不少竹筍,供銷社也在收購,不過版鄉公社毛竹林太多,那價格就上不去,村支書只有向外銷,找了個小小門路,不可說不可說。
要分口糧了,全村煮沸了,幾乎所有人都聚到了曬穀場,大家你一句我一語的,嘰嘰喳喳,比村裡放電影還熱鬧幾分,當然看電影是精神上的享受,這分口糧是物質上的。
滿臉褶子的村支書拿著會計寫好的單子,用土喇叭,喊一個名字來一個人,說到名字,其實也不算吧,大部分村民一輩子沒離開過縣城,用得都是小名土名,比如說:二狗家,蛋子家之類的。反正村裡人都知道是哪位就成了。
喊到自己的名兒,就興高采烈地到會計那裡核對自家工分,當然也有撒潑的,不過最終還是被帶走了,村支書與村會計在村中很有威信。
大家確定無誤之後就在會計那裡按個手印,再去幾個生產隊隊長那邊領自家的東西。
這時,一般是全家老小齊上陣。有擔著筐子的,有推著平板車的。
江靜蘭他們四個真是夠嗆,來的又晚,活兒又不熟,力氣又小,工分自然是最少的。
核對之後,江靜蘭只分了半麻袋玉米穗(30斤左右),一麻袋紅薯(60斤左右),一麻袋土豆(60斤左右),加一塊大概有一百五十斤。
聽起來不少,是吧,可這個年代的人特別能吃,一天一斤糧食也吃不飽,大概是因為腹裡缺了油水之故吧。這是半年的口糧,一個月30斤口糧,那半年得180斤,這裡就少了30斤,就是隻有五個月的口糧,而且,那麻袋裡的口糧是虛的,比如說玉米穗吧,還有一個玉米穗軸在裡頭呢?那個穗軸又不能吃,嗨,聽說玉米穗軸給豬吃,特別能肥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