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氣成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章,暢遊六零年代,呵氣成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南關村的村支部在村裡打穀場的邊上,是一進的磚瓦房,這裡是之前地主家的房子。其中三間正房是用來盛放各種糧食;右左兩廂房,一邊放著農具等物,一邊並排放了兩張竹桌,幾把竹椅,這就是村支部。
“好了,你們都來了,現在開始發糧食。按照縣裡通知,一個知青一個月十斤粗糧面,十斤米,還有十斤玉米和二斤黃豆,二斤糧票,二尺布票,二兩鹽票,二兩油票。”楊書記早就將東西分配好,放在桌子上。
這麼些東西,勉勉強強夠吃的,吃不飽,但也餓不死。
楊書記看著幾個小青年高高興興的樣子,就意味深長地接著道:“你們明天就要開始上工了。以後幹活,才有工分,糧食和各種票都是根據公分多少發放的。多幹活,就多分,少幹活就少分,不幹活就不分。”
“書記,那個……那個,不是說……不是說國家會出一份的嗎?”陸令儀期期艾艾地問。她在家裡,沒有工作,賺不到錢,一個月只能分到十五斤的供應糧食,根本吃不飽。現在有三十多斤,可以大大改善她的生活。
聞言,楊書記點了點頭,端起印著‘為人民服務’五個紅色大字的白色搪瓷杯大口灌了一口,咂咂嘴,才沒好氣的道:“有,你們上了工,中午就可以去吃大鍋飯。”這些知青就說話好聽,一到幹活的時候,就會怨天怨地。不過也不會抱怨很久,不幹活就沒有公分,沒有工分就分不到糧食,沒有糧食就要餓肚子。這些知青經歷了餓肚子,就會老實幹活了。
因為飢餓比勞累更加可怕!
……
南關村真是個風水寶地!
村中有口泉眼,有點甜,在高處,乾淨,南關村世世代代的人都是在這裡挑水喝。
村中離縣城近,大部分土地還是比較平整的,離村子也不遠,那些貧瘠地不平整的土地早被劃入‘毛竹林’,種了一代又一代的毛竹。
毛竹——是我國栽培悠久、面積最廣、經濟價值也最重要的竹種;其竿型粗大,宜供建築用,如樑柱、棚架、腳手架等,篾性優良,供編織各種粗、細用具及工藝品,枝梢作掃帚,嫩竹及竿籜作造紙原料,筍味美,鮮食或加工製成玉蘭片、筍乾、筍衣等;其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衣、食、住、行、觀、用、飾等等,是無汙染綠色寶庫中一顆璀璨明珠,是營建綠色銀行的理想物種。
休整了兩日,江靜蘭他們要開始下地幹活了,一大早婦女主任楊大姐就過來了,給她們三個女知青安排了最輕閒的活兒,就是給豆苗地除草。
這季節的豆苗已經長高了,不宜用鋤頭剷草,只要求把長高的草連根拔掉就萬事大吉了。這活兒,楊大姐說了這活兒輕鬆簡單,村裡小孩子都能幹。江靜蘭是當過小村花的過來人,知道這活對下過地的人來說,很輕鬆,就是走個三五米,看見比豆苗還要高的草,就彎腰拔掉,一壟地,一個多小時就到頭了。
到地頭就直接坐著休息夠了再回轉,拔完了,上午的工分就到手了。中午吃過飯,還可以睡上一小覺,午後一點半再下地。此時的農民與工廠的工人一樣,有上工時間與下工時間,到點兒就可以下工吃大鍋飯、回家休息。到了農忙時,要加班加點兒時,村支書還會給村民記兩份工分,以其調動村民的積極性。
別以為城裡來的知青就是不分五穀,方潔與陸令儀雖沒下地幹過農活,可是草和豆苗她們還是分的出來的。楊大姐示範了兩回,遞給她們一人一副大隊統一發放的勞作手套,就交給她們自己幹,一人分兩籠地,幹好了就可以記工分,下午記工分前她會過來看。
站在豆苗地前,長衣長褲的江靜蘭看看左手邊‘金嗓子’方潔,又看看右手邊‘小白花’陸令儀;沉吟片刻,她還是十分矯情地放下折起來的兩圈褲腳,從揹帶褲的胸前口袋裡掏出兩根布條,小心翼翼、仔仔細細地扎住褲腳,她雖沒下過幾回地,但畢竟在農村呆過十來年,對地裡小生物可惡之處還是十分了解,真心不希望一會兒又什麼奇怪的小害蟲鑽進褲子裡,她瑩白如玉的肌膚可經不起折騰,一蟄就是一片紅。
儘管,在出門前已經用過高檔防曬霜,可此時還是重新用米色絲巾包住臉,再戴上村裡人人都有的大竹帽,脖子上掛條幹淨的毛巾,以期方便擦汗,一切準備就緒,這才在分給她的豆苗地裡閒庭信步,時不時的蹲一蹲,起來時手裡多幾根綠油油的草。
好熱!
真熱!
江靜蘭思忖著,還是加快速度吧,呆會兒會越來越熱的。於是江靜蘭邊放出精神網去鎖定野草,邊動作敏捷的東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