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6章 董卓給諸侯們準備的蛋糕,武將版三國,陽懿,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函谷關的守將,此時已經換成了徐榮;身後潼關的守將,卻是從河東召回來的牛輔。
至於李傕和郭汜,早就被董卓召回長安隨身護駕。
現在的董卓,只相信這些跟他起家的老兄弟了。如張濟叔侄倆,還有張遼等人,雖然沒有被遠遠的打發到一邊,卻也不再是隨時隨地能夠見到董相國的。
徐榮對董卓的忠心是沒得說的。
當初虎牢關下的西涼軍大營,就是他徐榮主持斷後的。最終,等董卓進了長安之後,徐榮才帶著一部精銳,殺出了重重包圍,逃回了函谷關。
徐榮擅長防守,殺出重圍不是他所長。
但是,十多萬西涼精銳一起發力,盟軍包圍圈兒的任何一個方向上,都沒有哪路諸侯有實力留下他們!
起碼,徐榮是成功逃進了函谷關,還順便帶進去了近兩萬西涼精騎。
有了徐榮駐守函谷關,再加上李傕和郭汜回到了身邊兒,董卓這回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只不過,也不知道是董卓不再約束呢,還是西涼軍的本性表演,退回長安的西涼軍搜刮地皮的本事也頗有見長。
董卓在函谷關前丟失的近二十萬石糧草,還有那不計其數的錢帛,很快就被再次籌集起來。甚至,搜刮長安地區的收穫,比當初的洛陽還要多!
反正,董卓這回也不想再跟關東諸侯們瓣手腕了,只想將天子和朝堂掌握在手中,舒舒服服的過完他的下半生。
只是,當盟軍幾十萬大軍抵達洛陽,既不兵叩函谷關,也不星散而去,董卓雖然明明知道函谷關在徐榮手上固若金湯,卻多少還是有些擔心。
這一日,董卓照例高坐天子之側,幫忙天子處理似乎永遠沒完沒了的政務。
不想,李儒卻快步進入朝堂,跑到董卓身邊,給他彙報了一個最新訊息:當初在函谷關前被劫走的幾十名官員,在蔡邕的帶領下,正在返回長安。
此時,蔡邕他們已經抵達函谷關,正在等著董卓的放行許可。
這還是徐榮不敢擅專,接到蔡邕他們之後就飛馬傳訊長安。
隨著徐榮的信使而來的,還有蔡邕他們帶來的請封奏疏。
奏疏是盟軍十八路諸侯為他們自個兒請封的。
在盟軍眾多狗頭軍師的參謀合計之下,請封的奏疏寫得那是流光溢彩、婉轉娓約。
反正,奏疏的中心思想就一個:你董卓趕快給咱們大夥兒來一個大蛋糕,咱們分掉之後也好拍拍屁股回家;要不然的話,咱們還要繼續西進,到函谷關去耍耍。
……
退朝之後,董卓便留下李儒,準備商議一番,倒底該不該“批准”關東諸侯們的請封奏疏。
按照董卓的性子,你關東諸侯們按著老子搓了一頓,回過頭來還想老子給你們封侯,還要劃分地盤?
想都別想!
但是,董卓的智商還是不低的。
想要舒舒服服的、肆無忌憚的過完下半生,就不能讓這些諸侯們再跳反了。
起碼,不能讓他們明目張膽的跑來找他董相國的麻煩。
所以,見到袁紹他們的奏疏之後,董卓立馬就明白,這也是打發掉關東盟軍的一個鍥機。
不過,董卓也知道慾壑難填這個詞。
今天如果“批了”袁紹他們的奏疏,見到他董相國好說話,這些傢伙會不會明天再來一道奏疏,會不會隔三差五的繼續來奏疏要這要那的?
朝廷的那些官職、諸侯爵位,還有其它州郡的地盤城池,董卓是不怎麼在乎劃分給關東諸侯們的。
反正,那些都不是他董卓的東西,只要能讓袁紹他們偃旗息鼓,不再來找他董相國的麻煩,慨他人之慷的舉措對董卓來說,也只是一道詔書的問題罷了。
“文優,說說吧,咱們要不要應允袁紹他們的奏疏。”
董卓心裡其實已經同意了袁紹他們奏疏,卻又不想袁紹他們舒舒服服的將蛋糕拿到手,所以才讓李儒幫忙綢繆一番。
“回相國,以李儒之見,咱們不但要答應袁紹的他們的請封奏疏,還要將他們的封地放在其他諸侯的地盤上。”
“如袁紹,他現在不就一渤海太守麼?咱們直接加封他為朝廷前將軍,然後再封他為幽州刺史。”
“袁紹本就有野心,獲得任命之後肯定欣然退兵。但袁紹想要出任幽州,北平的公孫瓚就是他的擋路石。而此時的冀州刺史韓馥,必然也想趁勢收回渤海郡。”
“如此,袁紹前有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