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8章 董賊,曹操恭候多時矣,武將版三國,陽懿,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果然,聽到大將軍一職,還有洛陽城中,正在大火中焚燬的大批物資,孫堅心動了。
當然,孫堅心動的,除了名義上的大將軍這個職位之外,主要還是帝都中,大量的金銀珠寶和糧草物資。
在孫堅想來,董卓既然脅迫天子和百官西竄,必然是狼狽萬分的,縱使從洛陽帶走了一些物資,卻肯定不是全部。
只要他孫堅開進了洛陽城,城中的所有剩餘物資,豈不都成了他孫堅的?
孫堅可沒有想過,要將那些物資交給盟軍或者朝廷的!
“我部多為步軍,騎兵只有五千,追殺董卓自然不可能了。”孫堅沉吟道。
孫堅這麼說,傻子都知道他的選擇了。
曹操在話語中佈局,引誘孫堅上當之後,立馬大蛇隨棍上,說道:“曹某帶來的卻都是精騎!”
“孫將軍可否將騎兵都借給曹某,然後由我曹操帶著精騎追殺董卓,而孫將軍則帶著步軍開進洛陽城去?”
孫堅本來就有意這麼選擇,只是有些擔心,騎兵被曹操借走之後,會不會歸還。
不過,一想到洛陽城中,還有堆積如山的物資在等著他,孫堅也顧不得曹操是否會歸還他的騎兵了。
況且,孫堅可是知道,董卓雖然脅迫著天子和百官西竄,身邊可還有兩萬西涼精騎護衛,再加上洛陽城原本的守軍,曹操這回是去營救天子,還是肉包子打狗都很難說!
……
從孫堅手中,曹操如願“暫借”了五千江東騎兵,便跟孫堅告辭而去。
孫堅大軍繼續在營地休息,只派了一部先鋒,由長子孫策帶著,開赴洛陽城中試水。
而曹操則帶著萬餘騎兵,繞開洛陽城,直奔函谷關附近的崤山而去。
……
崤山,又名三崤山,是為秦嶺東段之餘脈;距離函谷關只有二十餘里,距離洛陽卻有六七十里,是洛陽到函谷關的必經之地。
自春秋時期到現在,洛陽到長安的直道,一直都是經過崤山,然後穿過函谷關和潼關才成的。
要到長安,獵戶或者三五猛士,翻山越嶺到可以不必走崤山和函谷關,以及潼關。但軍隊想要在洛陽和長安之間往返,勢必要經過函谷關的。
這也是函谷關和潼關扼制中原的咽喉。
而崤山,就在通往函谷關的必經之路上。
崤山地勢遠不及函谷險要。如果不是春秋時期,晉襄公曾於此處全殲了,秦國攻打鄭國的先鋒大軍。郝夢估計,崤山也會如同那些看似險要的山川一樣,埋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畢竟,崤山二十里之外,便是地形更加險要的函谷關,崤山在函谷關建成之後,早就變得無足輕重了。
郝夢也不知道崤山的歷史,但隨行的曹操卻通讀過《史記》。對關中的這些“歷史名地”,曹操不說了如指掌,卻也多少知道一二。
郝夢和曹操策劃“虎口奪食”的計劃,自然就得找個有利地形,前堵後追,才能讓董卓驚慌之下,拋棄輜重逃往函谷關。
當然,如果能順手幹掉董卓更好!
洛陽到函谷關只有*十里,且大多是直道,唯有崤山可以利用一番。
原本,曹操還有些擔心,董卓會早早就開出洛陽城,直奔函谷關而去。
直到他們遠遠繞過洛陽城,哨騎卻才發現西涼軍剛出洛陽城。
如此,跑到前面一步的曹操,就有了充足的時間佈局,給董卓準備一個驚喜。
……
董卓身邊的西涼軍多為精騎,即便是原本駐守洛陽的兩萬多步軍,騎上戰馬之後也就成了騎兵,只是沒有西涼精騎精銳罷了。
被脅迫的天子和百官,他們原本就各自有專門的座駕,即便家人一時半會兒間擠不下去,不還是有西涼軍的戰車麼?
董卓表示,他那一兩千架戰車,順便坐個萬兒八千人,真心不算太擠。
公卿大臣們也表示,讓家人擠在戰車上,他們也“不太介意”,畢竟,現在是西遷之時,不是麼?
不管是坐戰車,還是坐牛車,或者騎馬之類的,速度自然比步行要快很多。
是以,董卓西遷的行程,也比歷史和演義中要快上很多。
歷史上的董卓西遷,日行不過二三十里,跟隨的百官家眷之類的,真心不要太悽慘,凍餓而死的跟隨著,一路都鋪進了長安城去。
而現在,沒有步行者的拖累,西遷的隊伍每個時辰少說都要前進一二十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