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章 展露鋒芒,解甲歸甜(重生),章侯,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丞相話畢,說情的,落井下石的,嘰嘰喳喳吵個沒完。反倒是一身凜然正氣,彈劾丞相的衛子楠定定站著,再未開腔。
丞相畢竟在朝十多年,根基紮實,很快,幫他求情的就佔了上風。
衛子楠卻沒有一絲一毫的著急,因為她知道,丞相越能全身而退,便越能讓皇帝忌憚。為相近十年,朝中勢力盤踞在身,有時候他的話恐怕比皇帝的話還要起作用。
她今日彈劾丞相,只是為了轉移視線,跳轉話題。結果,發展成這樣,似乎要有意外收穫啊。
如果皇帝早已有心打擊丞相這一股勢力,今日必定順著竹竿往下,給丞相當頭一棒。若還不想,拖夠了時間,散朝就是。
在沸反盈天的爭吵之中,皇帝閉目嘆息,俄頃,從龍椅上站起來,來回踱步似是百般為難:“王愛卿,朕記得你為官多年,初時幾年最是操勞,家中門下卻皆無錯處可挑。怎的如今管不住自己人了?這人啊,看來不得不服老。”
皇帝一句“老了”,就直接淡化了丞相的過錯,幫他找了個理由——人老了,沒精力這也管,那也管,出了點錯也只能說精力有限。但若往深處想,那話卻還有別的意思,狠狠丞相戳了一刀——既然老了,幹不下來了,是不是該讓年輕人來做。
王臨當了近十年丞相,雖然中庸,並不攬權,但皇帝不得不忌憚他。他引領著朝中風向,只要提皇帝一個不是,附和之人必定嚷嚷得皇帝頭疼。譬如他方才開口反對衛子楠留在朝堂,話畢竟少有人再敢爭執。
這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嗎。
所以,皇帝不是沒有考慮過——是不是換個人當丞相,才會不那麼讓他心煩,才會聽得到不一樣的聲音。
正好,今天恆王妃提出來,歪打正著。
丞相怎肯服老,服老意味著他離告老還鄉不遠了。可惜不是人人都像他這樣想得清楚,急於幫他開罪之人,抓住皇帝字面上的意思張口就附和。
“丞相大人連年勞累,高北一戰中拼命的是將士,給將士們後方保障的是丞相,沒有丞相這一戰必然也勝不了。大功小過,人無完人,豈能樣樣較真。大人操勞過度,沒有心力管理其他也是人之常情。依臣之見,將袁固斬首,李寬收監即可,若再將丞相大人治罪,豈不寒了人心。衛將軍要為犧牲將士討回公道,參袁固一本就是,何必非要彈劾丞相,如此小題大做,實在不可取。”
說話之人是誰,衛子楠不認識,看品級和站位,大約是御史大夫。她清冷一笑,拱手稟道:“父皇,兒臣有言在先,恐丞相忘卻初心,是以參的就是丞相本人,與袁固無關,與李寬亦無關。兒臣彈劾丞相,也是提醒丞相,莫要以為可以一手遮天。難道,非要等到那一日了,才站出來表態不成。”
“恆王妃,你居然空口白牙給老夫扣這等罪名!”丞相不怒反笑,輕蔑道,“呵,一手遮天!?用這等莫須有的罪名彈劾老夫,豈不笑掉人大牙!老夫是否專斷,公道自在人心,用不著恆王妃‘提醒’。”
這等輕蔑態度,將急性子的齊峰給激怒了,他扯著大嗓門兒憤憤然道:“我等將士在前線拼殺,若後方便是這樣敷衍,不思己過,反覺得情有可原,豈不叫將士寒心。陛下,丞相可以藉口事務繁多,心力不足,那我等將士也可以找藉口,敵人太猛,我等太弱,遂將大昭國土一寸寸讓給高北,是否也可以被原諒。現如今大將軍指出丞相之過,丞相不思悔改,找盡理由,可見日後再有類似之事,還會有令人心涼的舉動。大將軍今日彈劾之舉,大有警醒之效,萬不能輕視,還請陛下明鑑!”
齊峰有事說事,三皇子秦坤卻懂得繞圈圈。皇帝說丞相老了,瞧著是幫丞相找理由,可事實上,卻……
他站出來,就在齊峰剛說完話時,接話道:“齊將軍言重了。”頓了一頓,“父皇,兒臣以為,丞相確實老矣。”
只這一句,再無其他。
緊接著,老神在在看戲多時的顧琛,也冒出來說了一句:“臣七日前交給丞相審閱的宗卷,丞相尚未批覆……臣以為,丞相大人,確實難抵歲月蹉跎。”
衛子楠掃了眼顧琛,心道他終於是站出來了,卻把自己裝成三皇子的人,也是夠謹慎的。兩人一起強調丞相老了,說話說得忒委婉。
有那麼幾個反應慢的,總算是回過味了——丞相老了,那是不是意味著沒能力做這個位置了?虧得他們還拿這個替丞相脫罪,現在想來,真是蠢的可以。
皇帝非常滿意老三,唉唉嘆氣:“罷,丞相辛苦,為國操勞,若一直這麼下去,無異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