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零七章 哭陵,開局誅十族,朱棣求我當國師,西湖遇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跟朱棣關係不錯,跟朱棣作戰的時候也藉口年老體衰沒怎麼出力,跟全力以赴要把朱棣弄死的耿炳文不同,所以朱棣並沒有把他當敵人對待。

如今郭英的死訊發到了禮部,便是讓禮部商議該以什麼規格進行葬禮,又該以什麼規格進行追贈。

“要破格追贈嗎?”王景沉吟了剎那,問道。

卓敬搖了搖頭,只說道:“破格不了,按追贈國公來擬吧。”

按大明的規矩和禮部正常的流程,侯爵死後追贈公爵,公爵死後追贈王爵。

“諡號呢?”

追贈沒什麼好說的,禮部只是負責擬定,決定權在皇帝手裡,而諡號則基本是禮部結合其人一生功過來定的,皇帝基本就是看一眼,如果差不過就這麼著了。

王景沉吟片刻道:“武定侯身經大小百餘戰,刀箭瘀被,體若刻畫,然英毅之氣,瀕老不衰,又能善撫士卒,人多用命,該當一個‘威’字。”

蘇洵《諡法》曰:“賞勸刑懲曰威,猛以剛果曰威,以責服遠曰威”,郭英顯然配得上這個“威”字。

“第二個字呢?”卓敬又問道,今日他似乎特別尊重王景這個左侍郎的意見。

“武定侯曾隨大將軍徐達下山東、平中原、克大都、略定隴右及山後諸州,前後遇敵,往往先登陷陣,斬獲無算闢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勞曰襄。”

“威襄。”

卓敬唸叨了一下,捻鬚笑道:“好,老夫也覺得合適,那便依著你的意思。”

王景低頭看第二份文書,卓敬卻冷不丁地說道:

“也不知你我二人今日在此給人定諡號,它日自己又該是什麼諡號。”

王景的肩頭微微定住,復又一副自然的姿態:“且留後人來評吧。”

第二份文書是交給雲南的。

在永樂帝的命令下,內閣已經擬好了,禮部的任務是按這份聖旨的基調,來給雲南的各土司同樣下達行文。

“敕鎮守雲南西平侯沐晟曰:昔爾父黔寧王承我皇考太祖皇帝命,鎮雲南,撫按懷柔,克盡其道。故能使遠夷慕義,軍民樂業,朝廷無西南之憂。爾兄亦能繼述,邊境以寧,此皆爾所知也法爾父懷柔之方,使軍民皆安,遠夷順附,斯志孝兩全矣。”

表面上這封聖旨是以帶有某些斥責的意味來對待西平侯沐晟,但若是這般輕巧,也就不需要卓敬交給王景看了。

“雲南也要出兵?”

“嗯。”

卓敬頷首,這不是什麼秘密,即便自己不說,待會兒王景也會知道的,五軍都督府和兵部草擬的行文已經在相關部門傳遞了,今日一過,大明的戰爭機器就將隆隆啟動。

“雲南和廣西兩路出兵,西平侯沐晟作為偏師,雲南諸土司需要抽兵隨軍征戰,成國公朱能率領主力出廣西雞陵關(清代名鎮南關、今名友誼關)直撲諒山,隨後進兵太原,滅亡胡氏父子。”

卓敬站起了身子,看著王景意有所指地說道:“安南地處大明與南洋的連線處,安南黎賊一旦就擒,南洋之地將廓然肅潔,到時候郡縣安南紅河三角洲之地,大明可以更容易地控制南洋,近可制占城、暹羅、真臘諸國,遠可控滿刺加(馬六甲)及半島附近的蘇門答刺、舊港、瓜哇、濘泥等國,到時候的局面,可就遠非今日可比了。”

“王侍郎,一步之差,別走錯啊。”

王景只是面無表情地說道:“我朝太祖高皇帝祖訓: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來撓我邊,則彼為不祥。彼即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犯,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

卓敬沒有再說什麼,只是搖了搖頭。

——————

紫金山孝陵。

“下馬坊”牌匾前,有著皇帝特旨,可以提前來到此地而不用隨百官從皇宮步行的六部尚書們一同站在高處,看著彷彿一條長長的蟻群的百官。

蹇義與黃福並肩而立,不由得感嘆:“時過境遷啊!”

他二人年齡相仿,如今都已是壯年末梢,當年那些鮮活的記憶,如今卻變成了遙遠的回憶,讓人唏噓。

“是呀!想起洪武十八年的時候,我剛參加完春閨考試,便被安排到了太祖高皇帝的身邊擔任中書舍人,那時候你還是金吾前衛經歷,洪武朝大案人人自危,你竟然敢上書言事,那時候我在旁邊看著太祖高皇帝閱覽奏摺都替你揪心,沒想到,太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驚!我成了女頻文主角

魚刺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