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四章 《國運論》第三卷,開局誅十族,朱棣求我當國師,西湖遇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需要讓它跌落神壇,從原本的統治地位變成大明主流思想之一,就夠了。

而有助於發展科學的“新學”興起,代替程朱理學成為大明的主流思想,那麼在這種思想的指引下,近代的科學和數學這些催生、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基礎學科,自然就有了生根發芽的土壤。

否則在程朱理學思想的統治下,何談發展科學?

第二點,解放並發展生產力。

光談思想不談實踐,那就是耍流氓。

解放思想需要與解放生產力同步進行,方能起到效果。

否則光說發展科學,朝野百姓看不到實實在在的東西,誰信你?

那麼根據姜星火前世看到的無數穿越的前輩經驗,發展科學,是不是自己狂點科技樹,把什麼蒸汽機、燧發槍、滑膛炮、火車、輪船、鐵路、車床都整出來就完事了呢?

錯!

姜星火認為,這麼寫的作者,純粹就是在坑讀者的錢。

改造社會與解放發展生產力,從來都不是一個天選之子的事情,而是成千上萬的老百姓,共同參與進來的過程。

沒有勞動人民踏踏實實地實踐與進步,一切社會改造,都可以視為烏托邦幻想式的空中樓閣。

那麼,怎麼讓百姓參與進來,怎麼解放並發展生產力?

第一步,試驗田。

任何進步都是透過“對比”所產生的,只有把新的東西、有助於生產力發展的東西,集中到一塊“一張白紙好作畫”的新天地裡,讓其蓬勃生長出來,才能讓世人看得清清楚楚,才能讓人明白,哦,這個東西是對的,是有效果的。

第二步,引導建立體系。

這裡的體系,有兩個意思。

一個意思是培養科學思維、培養科學人才的體系;另一個意思是培養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進步,所需的一切從無到有的體系,包括工廠、物流、傳媒、機器等等。

如何引導建立體系,姜星火深刻地思考過這個問題,也得出了自己的結論。

——社會實驗。

自己的作用,絕不是機械降神式的時代金手指,而是一個啟蒙者,一個引路人。

既然有試驗田,那麼自己就應該在這裡面,透過接連不斷的社會實驗進行暗中引導,來促進一切工業化雛形所需體系的自我培育與萌芽、產生、壯大。

只有做到這個過程,才能保證試驗田的結果是可以推廣到整個大明的。

否則靠自己一個人機械降神,忙死、累死,也不可能完成一個國家從農業社會進步到工業社會雛形,所需的海量人力物力資源相匹配的進步。

正如建造一艘航母需要世界頂尖的冶金部門、又大又強的材料研發部門、水平領先的機械加工部門、技術自主的科研院校、充滿活力的市場經濟、支撐算力的超級計算機、無畏付出犧牲的相關人員。

推動一個老大帝國從農業社會,踉蹌進入工業社會雛形,也同樣需要無數相關的學校、企業、工廠、工程師、工人、商人、原材料產地、傾銷市場。

而透過社會實驗來引導這些東西的出現,才是姜星火需要做的事情。

做思想上的“啟蒙者”,做實踐上的“引路人”。

這便是姜星火對自己出獄後的定位。

“姜先生,醒醒。”

並沒有出乎姜星火所料,當他摘下一片葉子時,看到了大鬍子的朱高煦和長鬍子的關老爺並肩走來。

事實上,從第二天朱高煦和這人搭話後,姜星火就知道,這人的身份絕對有問題。

而這幾天,這紅臉長髯的漢子,也一直試圖跟姜星火套近乎,只是姜星火沒怎麼搭理他罷了。

紅臉長髯的漢子,重枷也被卸了,顯然待遇得到了改變。

“姜先生,您知道,這位不打不相識,乃是我以前戰場上結識的豪傑,如今頗有些投緣,便冰釋前嫌交為朋友,打算帶他也一起旁聽,長長見識,姜先生不介意吧?”

“當然不介意。”

姜星火聽朱高煦臉不紅心不跳地胡謅,也沒有興致戳破,只是問道。

“哦對了,還沒問姓名?”

鄭和當然不會說自己是鄭和,用馬和也不合適,但馬姓卻是可以用來編個名字的。

“馬”

鄭和本欲脫口而出個馬大保、馬二保之類的,可剎那間便想起了姜星火有可能是謫仙,要是透過近似的名字算出什麼來就不好了,於是靈機一動便根據自己本名略加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驚!我成了女頻文主角

魚刺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