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三章 審判,開局誅十族,朱棣求我當國師,西湖遇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麼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人物開刀。

國師啊,高高在上,坐而論道,乃是稱量天下、謀劃寰宇的存在,大動干戈地殺他這麼一個小人物,對得起這麼高的逼格嗎?

姜星火沒有看到這個場景,他已經馬不停蹄地踏上了新的征途,但無論如何,他始終堅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

如果他知道樊文龍的疑惑,一定會肯定地回答他。

——對得起!

在獄中講課的逼格很高,可姜星火眼裡,說過了萬千道理,都不如給百姓做一件實事。

來到鄉村的意義不只是來到這裡,而是實地調查,瞭解百姓的需求,解決百姓的困難。

因為就是樊地主這麼一個什麼都不是的“小人物”,才是在民間、鄉里、基層,真正給百姓造成困難的人。

而正是千千萬萬個“樊地主”,才造成了大明社會程序的停滯,造成了農人被以暴力、佃租關係等手段捆綁在了農田裡,無法成為手工工場的一份子。

這件事的意義就在於,有了這砍向“樊地主”的第一刀,才有接下來的無數刀,當用淋漓的鮮血鋪灑出一條新路時,變法才是真正的落了地,爭取到了民心,能讓百姓相信你,跟著你的佈局走。

否則,高高在上,沒有百姓的擁護和支援,則始終是無根飄萍!

“各位鄉親父老,樊家的事情已經解決了,接下來,咱們就來說救災的事情。”

“國師大人讓我告訴大家,朝廷沒有忘記你們,賑災糧,馬上就會撥付到位!”

宋禮環視四周,大聲宣佈道。

“好!”

臺下響起了震耳欲聾的呼喊聲。

緊接著,宋禮開始講述如何處理善後事宜。

他講的很認真,事無鉅細,大多是百姓極為關心的,稱得上雞毛蒜皮的事情,隨後又解答了百姓的疑問。

百姓們未必有那麼高的格局,也不懂太多大道理,甚至藏了不少一眼就能看穿的可笑心思,但宋禮卻並未厭煩,而是耐心地回答著百姓們的問題。

最後,宋禮總結性發言道:“國師大人主持的變法,是為了天下蒼生黎庶,今日這些地方惡霸,打著朝廷的名義,做阻礙變法的事情,註定是不得民心。”

“民心如水,沒有人,能違逆民心做事。”

宋禮指著身首異處的樊文龍,放聲道。

“正如杜子美所言,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看著臺下的百姓,眼神裡有了不一樣的神采。

宋禮知道,變法,已經在地方真正地開始了。

欲變法度,先正人心。

何謂人心?

眼前便是人心。

——————

武進縣縣衙。

縣令姚公志正坐在椅子上閉目養神,他旁邊站著本縣的捕頭李虎。

“虎子,本官聽說樊家村出事了?”姚公志淡淡問道。

“是的大人,樊家的老大親自來尋得屬下。”李虎恭敬回道。

姚公志睜開眼睛,嘴角浮現出一抹意味深長的弧度,幽幽道:“樊文龍平素便是膽大妄為呀,眼下朝廷那位巡撫常、蘇、松、嘉、湖五府賑災事宜的國師即將過境,本官不想聽到什麼不合時宜的聲音,不僅是本官不想聽,知府大人也不想,明白嗎?”

李虎一怔,疑惑的問道:“大人您的意思是”

“明天,你親自率隊去青萍泊附近檢視情況,若是樊家惹了硬茬子被滅門,不管是匪徒還是真有民亂,都壓下去,不要讓此事驚起多大風波。目前一切以穩為主,等那位國師大人從咱們常州府過去,再做計較。”

說罷,姚公志似是還不放心,又囑咐了一句。

“千萬不要生事,常州府是國師的第一站,只要不出亂子,他很快就會過去,他的最終目的肯定是民亂鬧得兇的松江府,聽說那裡,還真的有白蓮教的影子。”

“是,屬下明白!”

李虎重重地點了點頭,心中卻是一驚,白蓮教,可不能等閒視之。

姚公志看對方挺上心自然滿意,然後吩咐道:“對了,派人盯緊樊家的人,尤其是樊家的那個老大,看看他最近和哪方勢力往來比較密切,若是查出蛛絲馬跡,就將訊息稟告於我。”

“屬下遵命!”

李虎領命,然後轉身離去。

望著李虎離開的背影,姚公志喃喃低語道:

“希望知府大人的那件事不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毒士子

石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