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一十八章 民間,開局誅十族,朱棣求我當國師,西湖遇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全證明了,他們根本無心於治理江山社稷,甚至連自己地面上的水患安危也絲毫不放在眼裡。

“為什麼費勁?”

這個問題問的宋禮一怔。

這便是要說,宋禮不是江南士紳出身。

他是河南永寧人,以國子監生員的身份踏入仕途,隨後一直在外任,重要的履歷是洪武朝時任山西按察司僉事、建文朝時任陝西按察司僉事,宋禮做京官的時間都很短,這也是為啥他能上書永樂帝《孤憤》,毛遂自薦到變法派當臥底。

“因為他們就不想賑災。”

姜星火翻身下馬,尋了處有樹蔭遮蔽的陰涼地,解下水囊灌了口涼開水後,與宋禮乾脆說道。

見宋禮還是不太理解江南士紳的思維,姜星火便曉得對方善於做事、有仕途之心,但置辦家業恐怕不是什麼好手,便點撥道。

“若是沒有水災,從家田千畝到萬畝得多久?”

都是聰明人,只是這一點撥,宋禮便明悟了過來。

其實這跟姜星火前世,每逢金融危機都是巨頭們的盛宴,道理是一樣的而且這個時代計程車紳們,負債率更低,現金流更充裕。

家底厚的江南士紳,不怕一兩年的水災,水災只會讓普通自耕農破產,繼而有助於士紳快速兼併土地。

“所以國師覺得,如果繼續放任不管,只怕會禍害整個江南剛剛初步推行的攤役入畝?因此才會主動請纓前往五府,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將這場對百姓來說的浩劫給降到最低!”

宋禮用敬佩的目光看著姜星火。

姜星火剛想說什麼,王斌卻忽然來報。

“國師,因為連日暴雨,白鶴溪在呂城鎮和奔牛鎮中間這一段,直接改道進入了廢棄運河,然後又衝出運河古道,沖毀了小河鎮的渡口,眼下尋不到船,前面的路走不通了。”

姜星火翻出地圖看了看,蹙眉道:“便是說,過了這個水澤就沒路了?”

“是。”王斌也有些無奈。

眼下的江南的陸路交通被暴雨引發的洪災和河流改道嚴重影響了。

如今雨雖然暫時停了,情況卻絲毫沒有改善。

本來,他們是可以跟稅卒衛一樣分批走水路的,但某人實在執拗,非得要考察沿途風土人情,所以哪怕心中有抱怨,也不敢表露出來。

“那還有別的路可以繞嗎?”

“有倒是有,就是有點遠大約要多繞上四五十里。”

這便是要多費一日半的腳程了。

“走吧。”

一行人商議之後,便決定改一條遠路,繼續向東走。

有數百精銳甲士護送,倒也不虞有什麼差池,畢竟從目前的情形來看,只有南面的丘陵地區相對平坦一些,而且,東邊是常州府方向,只要能穿過丘陵,再走一百餘里左右,應該就會到常州府的武進城。

或許對於現代人來說,四五十里根本不算什麼,踩一腳油門一會兒就到了。

但這裡不同,這裡是明初,離開官道後,走的路根本就不叫“路”,而且天氣惡劣導致地面泥濘溼滑。

若是平常一個人走路自然不礙事,但現在這種情況,卻是步騎混編隊伍,而是士卒也不是姜星火前世電視劇裡演的那樣行軍都要全程披甲一般是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輪換,以備突發意外,其他人的甲冑都是放在輜重車輛或是騾馬上的。

便是這一部分披甲計程車卒,在這種天氣下,也極容易得卸甲風,更遑論小路不好走,稍有不慎便會摔跤跌倒,甚至摔傷了。

走了半日,原本在官道上旌旗鮮明的隊伍,竟是走出了曹丞相敗走華容道的落魄感。

繞過一處山腳。

“前面有個挺大的村子。”王斌遙遙指道。

正打算實地考察這些地區賑災情況的姜星火聞言一喜,賑災這種事不進行實地調查就容易被這些知府矇蔽,之所以不走尋常路,不就是為了看到民間最真實的一面?

“伱們先在這裡等著,王斌挑幾個沒披甲的、裹著刀跟我進去,宋大人也一起。”

宋禮是歷任過山西、陝西按察司的,倒也不算對民間疾苦一無所知,自然欣然應允。

幾人進了村子,眼見因為天氣炎熱,又經歷過雨水沖刷,很多房屋的茅草屋頂已經坍塌。

土路上也無行人,偶有看到他們的村民,都躲回了家裡,此刻的村子顯得頗為蕭索。

然而詭異的是,村中心的大槐樹下,開著一處大粥棚,正有不少人在吃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毒士子

石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