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雨落
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五章 雨落,開局誅十族,朱棣求我當國師,西湖遇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了姜星火剛才所寫的文章,明日《邸報》一發,人工降雨的原理,以及所涉及到的熱氣球、碘化銀,這兩個直接能樹立起物理學和化學價值所在的專案,無疑會在朝野學界間引發巨大的討論。
而之前,關於“雨之矛盾”的討論,在國子監這個最大、也是最具影響力的思想陣地裡,就已經吵得沸沸揚揚了,如今一經實證,可以證明的科學,必然引來第一批擁躉者。
生員們容易衝動、較真,但這種在之前太平街之亂時要命的特質,今日之後,反而會變成助力變法的最好特質。
想到這裡,卓老頭看向了那個顯得有些憂心忡忡的背影。
國師,似乎並不開心。
“不去跟景清說幾句嗎?”卓敬問道。
姜星火仰頭望著雨幕,搖了搖頭道。
“霍飛他們生死不知,也不曉得有幾個人活下來,沒心情。”
“總該說兩句的哀莫大於心死,也不知道景清能不能熬過今日了。”
“那去吧。”
在綁著景清和梅殷的前方,就是一群平日裡,他們根本瞧不起的兵仗局匠人。
此時,這些匠人像是瘋了一樣,在大雨中又跳又叫。
他們抬頭望著天空,臉上露出一抹滿足的微笑。
“成功了,我們成功了,真是太難以相信了。”
一旁另外一位球囊研製組的成員,也是喃喃著說道:“我們居然成功了!”
他的語氣中充滿了激動,甚至隱隱帶著哭腔,畢竟在大明這樣簡陋的科技條件下,想要短時間做到研製可用、可靠的熱氣球,實在太困難了,尤其是這個奇蹟,還是由一群毫無相關科學專業知識和基礎的普通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這讓這個奇蹟,顯得尤為可貴。
熱氣球飛天的意義,不僅是輿論、科學層面的,更代表著,手工業者對歷史程序的推動。
第一次工業革命,哪個發明不是由這群人在實際勞作中總結研發出來的?
雖然其中有著姜星火的指點,但他們的努力,絕對不容忽視。
有了這“一”,自然就有後續的科技成果井噴式研發。
莫良器回答道:“是啊,我們成功了,我們成功了”
他的臉上也帶著淚水,雖然他已經在心底預演時,默唸過千萬遍這句話,但真正脫口而出時,卻又忍不住流下激動的淚水。
“國師!”
看到慧空給姜星火打著一把大傘,冒雨走到這邊來,工匠們紛紛打起了招呼。
“快回去躲雨,淋風寒了怎麼辦?”
姜星火劈手奪過慧空手裡的大傘,給匠人們遮住。
“國師我們就是太高興了”又有人忍不住哭泣了起來。
“先去雨棚再說。”
看著姜星火被一群工匠擁簇著進了雨棚,景清滿眼死寂,甚至連辯駁的力氣都沒有了。
事實勝於雄辯,還有什麼好說的。
王安石故事,並沒有在姜星火身上重演。
“伱、是、來嘲笑,我的嗎?”
未待姜星火回答,旁邊席地而坐的梅殷,忽然插話開口道。
“國師名不虛傳,果然有些手段,只可惜”
姜星火看向這位梅駙馬。
梅殷也不賣關子,完全沒有一個失敗者的樣子,反而笑意昂然道。
“北宋國師林靈素,相傳也善雷法、祈雨,不知國師比之如何?”
姜星火一怔,旋即明白了梅駙馬的意思。
這是在說,自己這次運氣好,不代表次次運氣好,總有失手的時候。
姜星火從袖中掏出摺疊好的宣紙,也不客氣,徑自扔出。
宣紙飄飄揚揚,落在了梅殷臉上,梅殷嗤笑一聲,從臉上摘下來,鋪開一看。
一目十行,只是匆匆看了幾息,梅殷便陡然色變!
“你?你不是用仙術?”
梅殷抬頭,不可置信地問道,他的臉上再無剛才的笑意。
姜星火的雙手攏在袖中,淡淡道。
“要相信科學。”
景清奮著最後一絲氣力,拱到了梅殷旁邊,梅駙馬卻厭惡地縮了縮,奈何景清此時便是迴光返照之象,力量大的出奇,整個人幾乎是“黏”到了梅駙馬的身邊,雙目死死地盯著宣紙上文章的內容。
被逼到了死角,梅駙馬退無可退,也只好任由景清來看。
才讀了半晌,景清便駭然失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