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八十六章 三楊,開局誅十族,朱棣求我當國師,西湖遇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後,朱棣繼續看了下去。

“自漢唐以來,名卿碩輔,勳業煊赫者,大抵皆直躬勁節寡言慎行之人,而講學者每詆之曰:‘彼雖有所樹立然不知學,皆意氣用事耳’,如此種種,豈不謬哉?此風漸漲,將令後生小子何所師法耶?”

這段朱棣很滿意,漢唐英雄,在儒教理學家嘴裡,都成了“不知學”的意氣之人,可朱棣不就是這種人嗎?姜星火要打擊這種學風其實是在給朱棣塑造正面形象,朱棣自然滿意極了。

“學問既知頭腦,須窺實踐,欲見實踐,非至瑣細,至猥俗至紛糾處調查,則不得穩貼,此乃‘火力猛迫,金體乃現’之理。”

這說的是姜星火一貫主張的調查與實踐,算是老調重彈,朱棣看向了最後一段。

“聖賢之學,始於好惡之微,而究於平治天下,究其根本,當見與人情物理相合否?有裨實用否?有益強國富民否?士子學人當身體力行,以是虛談者無容耳。”

姜星火的奏疏寫的相當不錯,朱棣能想象,一旦公佈出去,那就是在滿是魚蝦蛤蟆的爛泥塘,又砸進去了一塊大石頭,定然掀起一地汙泥。

而這種思想,其實就是事功之學,也就是實學的思想。

思想的改變與廟堂的變革緊密相連,姜星火提倡的東西,是與他的政治實踐緊密結合的,也就是一切變法的東西都要受到事功成敗的驗證,天然地排斥迂腐的高談闊論。

而此時經歷了建文四年,風靡朝野的空疏學風大行其道,如果在學術層面不扭轉這種歪風,永樂新政自然是無從談起的,而南宋末期,也正是因為理學的興起,大家都在搞存天理滅人慾,消極厭戰,以至於雖然有很多忠勇的將士,但還是因為朝政的耽誤,讓四川丟失、襄陽失守,最終蒙古人馬蹄南下,神州陸沉,直到朱元璋時期,漢人才重新收復天下。

而南宋時期,理學是主導思想,把這種兩者繫結起來打靶子,顯然也是姜星火的計劃之一。

“看來國師是有計較的。”

朱棣對於姜星火的計劃,整體而言還是滿意的。

事實上,跟外界猜測的不同,朱棣對於眼下的論戰,其實投入的心思遠沒有評定將階要多。

只要姜星火能處理好這些事情,朱棣不介意適當放權。

畢竟對於朱棣來說,刀把子握在手裡,任何人都翻不了天。

今日給你的,明天我還能收回來。

等處理完了輿論上的煩心事,朱棣看了看自己的好大兒,問道:“怎麼了?內閣的事情忙完了?”

朱高熾猶豫了片刻,還是說道:“兒臣今日有些不同意見,還請父皇允兒臣陳述。”

姜星火似乎是想到了什麼,他只是沒料到今天來的這麼快。

“你說吧。”朱棣心情還可以,他對著好大兒說道。

“父皇,兒臣認為,理學是國朝根基所在,絕對不可以輕易動搖。”

朱高熾咬了咬牙,最終還是把這句話說了出來。

“嗯?”

朱棣沒有發怒,而是饒有興趣地看了看朱高熾,他又看向姜星火。

“國師什麼意思?”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魔劍伏仙錄

卡利姆的灰心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