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九章 始作俑者,就是你【求月票!】,開局誅十族,朱棣求我當國師,西湖遇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僕人反而成了惡犬的奴隸,帶著惡犬進門,咬死了主人。”

朱棣聞言眉頭緊皺,卻還保持著理智,並未因此而失態。

畢竟,姜星火口中未來大明邊軍的情況,跟朱棣現在瞭解到衛所兵的情況,其實是有關聯的。

靖難之役的時候,朱棣就明顯意識到,經過了兩代人,衛所兵就有些不夠好用了。

“可即便如此,還是有些解釋不通,朝廷便不管嗎?”

朱棣雖然信任姜星火的話語,但他依舊懷疑,其中或許存在著別的隱情。

姜星火笑了笑,說道:“很簡單,邊軍軍鎮大將,同樣是朝中派系大佬的門下,而這些士紳集團的代言人,他們就是邊軍衛所養寇自重的幕後元兇。”

“還記得我剛才提到過的張居正嗎?”

“吾非相,乃攝也!”朱棣從牙縫裡擠出來了一句冰冷的話語。

“莫非,就是這個張居正開的頭?”

若不是這是未來數百年後出生的人,姜星火大機率也不會告訴他具體資訊,朱棣恨不得直接把所有符合條件的張居正疑似先祖都給宰了。

畢竟對於朱棣來說,未來的一個大臣,能力如何不重要,哪怕這個人頒佈了考成法。

重要的是,這人狂到了說自己不是宰相,是攝政王?

誰給伱的勇氣?

問過朕手裡的刀了嗎?

大明這江山,姓朱還是姓張?

姜星火淡淡道:“是,也不是。”

“這種文武相處的模式,雖然在張居正和戚繼光身上很明顯,但當時起到的絕不是負效果,相反,張居正重用抗倭名將戚繼光主持北地防務,使得薊鎮十年不見兵戈,百姓安居樂業,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便是如此。”

“可惜,後來的朝中大佬土地兼併、黨同伐異可以,謀國之能,卻不及張居正十分之一;邊軍將領,更缺乏戚繼光那般卓越的軍事素養和謙和的人品,只顧自身功名利祿,所以局勢越走越壞。”

“問題的根源,不在於某個人,還是出在文官制度和衛所制度上。”

聞言,朱棣心頭的一點無名怒火,也都轉移了方向。

朱棣很清楚,姜星火說的沒錯,如果大明出了問題,那問題肯定不能全部歸咎於某個人身上。

文官制度!

衛所制度!

朱棣在心中記下了這兩個問題,同時,也不禁感嘆,大明的末代皇帝,委實是有些倒黴。

小冰河期就算了,還遇到了邊軍軍鎮養寇自重,養出個女真人坐大。

這也罷了,若是朝廷能上下一心,說不得也能渡過難關。

偏偏朝中袞袞諸公,盡是在家鄉搞土地兼併,在朝中搞黨同伐異之輩。

怪不得,末代皇帝的遺詔裡,會說諸臣誤朕也。

大約是猜到了朱棣的內心,姜星火乾脆利索地補上了一刀。

“崇禎雖然勤儉,德行不虧,但為人剛愎自用,急於求成,猜忌大臣。”

“在位十七年,換了十九個內閣首輔,殺了七個兵部尚書。”

“等等!”

朱棣大概曉得,大明的末代皇帝也是要為大明滅亡背鍋的,但此時他的注意力,卻轉移到了另一個話題上。

在此前提到張居正的時候,姜星火只說了“首輔”,朱棣下意識地以為,這是大明後世的皇帝,又重新設立了宰相,只不過換了一個名詞。

張居正的那句“吾非相,乃攝也”,也加重了朱棣的這個錯誤印象。

而如今聽起來,姜星火說的卻是“內閣首輔”,這就讓朱棣不由地心頭起疑了。

事實上,明代典制中從未明文規定“首輔”之名,習慣上稱內閣首席大學士為首輔,且擁有相對特殊的職權和地位,而“首輔”這一制度產生於明代中期的政治實踐中,大致出現於明英宗天順年間,始於李賢。

所以朱棣一時間沒反應過來,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首輔,內閣首輔姜先生是說,以後大明的宰相,就是內閣權柄最重的大學士?”朱棣詫異問道。

“不錯,士紳階層出身的文官們,一般將透過熬資歷的方式,進入內閣,成為閣臣,亦被尊稱為‘閣老’,其中順序第一位的,是首輔;順序第二位的,是次輔。”

“文官們透過內閣票擬權,決定了大明的全部政務。”

“何謂票擬?”朱棣問道。

“票擬,就是來自大明各個地方的奏章,在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驚!我成了女頻文主角

魚刺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