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煉丹?不,這是化學
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五章 煉丹?不,這是化學,開局誅十族,朱棣求我當國師,西湖遇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一體兩面。
而其中的難點就在於,如果想要自己做出氮肥。
那麼就必須獲得氮源,也就是氨。
在工業時代以前,農田獲得氮只有兩種辦法,小機率不穩定的雷電固氮和生物固氮,也就是酒糟、糖渣、豆渣、油渣等但很遺憾,從事單一生產的普通農民都無法穩定獲得這些生物氮。
可是想要製造工業合成氨,就必須面對兩個難點。
第一個催化劑,這玩意一般人是手搓不出來的,姜星火也不行,哪怕他在第六世參與實業救國的時候,當過學徒工、設計師,又自己開了幾家工廠,但不代表他什麼都會。
第二個耐高溫高壓裝置,這就更恐怖了,這種裝置用的鋼材是跟潛水艇一樣的,換句話說,你什麼時候能點出潛水艇鋼材的一系列前置科技樹,才能做出來合成氨的裝置。
合成氨的反應塔需要在數百度高溫下,承受10pa以上的高壓,嗯,也就是每平方厘米承受約100公斤壓力,而且需要持續數年不發生形變。
問題是,都能造潛水艇鋼材了,這特喵的也不是大明世界了啊!
當然了,獲得氨,其實除了合成氨,還有一種更為簡易低配的辦法。
——那就是土法煉焦。
土法煉焦這玩意,可謂是毫無成本與技術可言,最簡單的,往地上堆一堆焦炭,然後用土蓋個側面看起來像墳頭狀的長長的土爐子,點把火就可以開始煉了。
講究點的,就搞個專門的煉焦爐。
煉焦爐這東西,跟窯爐高度通用。
別說現在是1402年的大明,就是穿越到402年東晉,這東西都隨便弄。
因為焦煤本身含有含氮雜環,煉焦的過程裡,這些氨會以氣體的方式飄出來,混雜在煤氣中,只需要把這些氨氣用液體進行收集,然後讓液體曬乾凝固,就可以獲得含有固態氨的氮肥了。
當然了,這種轉化效率較低,根本無法大規模推廣。
姜星火的意圖,也不是大規模推廣,而是在讓他們瞭解化肥的驚人功效同時,培養那麼一點點的科學意識。
姜星火本來也從未設想過大規模推廣化肥,這是有原因的。
化肥,對於現在的大明,其實不一定是件好事。
因為化肥的施放如果沒有經過長期實驗,很難掌握對應作物的施放技巧,而且,即便掌握了,化肥還會帶來後續一系列注入土壤板結、害蟲叢生等問題。
所以,大明現在既無法大規模使用化肥,也沒有應對化肥後續問題的手段。
但姜星火知道的,施肥效果能遠超糞肥且危害較小的肥料,可不止土法煉焦造出來的氮肥一種啊
說白了,這就是個最容易實現的演示實驗。
而第一步之所以需要一個會煉丹的老道士。
便是因為這個時代,有可能掌握煉製綠礬(硫酸)工藝的,基本就是煉丹道士這種人了。
也只有這些古代的煉丹道士,才會每天研究怎麼把水銀、硫酸、鉛汞混合在一起,煉製出色澤鮮豔的“金丹”,其他人不會研究這些的。
之所以需要綠礬,是因為煉焦產生的氨氣,需要相應的液體進行收集。
現代化工的“接觸法”,由於受到大明科技水平的限制,根本搞不了,所以能選擇的,只有“鉛室法”和“乾餾法”。
鉛室法,原理簡單地說就是用硝石和硫磺一起燃燒,硫磺產生二氧化硫,硝石產生氮氧化物,兩者混合後會產生三氧化硫,進一步得到硫酸。
鉛室法只要有錢,在大明是可以實現的。
但是目的如果只是用來演示氮肥製造過程的話,還有更簡單的辦法。
——乾餾法。
你問什麼是乾餾法?
第一步架上一口瓷缸(硫酸會腐蝕鐵缸),第二步往裡扔綠礬,第三步點火,第四步兌水。
這就是乾餾法,跟瓷鍋燉雞湯的步驟並無區別。
所以,簡而言之。
固體硫酸銨氮肥=土法煉焦+乾餾法+曬乾。
就這麼簡單。
這以現在大明的科技水平,完全可以輕而易舉地實現,沒有任何難度,而且成本低廉到令人髮指。
如果說唯一有點“技術難度”的地方,那也就是瓷缸和導氣用的瓷管,需要整個結實點的。
捋清楚了這些步驟和需要的物品,姜星火開口說道。
“第二步,需要焦炭、焦爐,以及一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