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獸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9章 章,穿越初唐,想當獸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好幾遍。
這事兒主要是張、趙兩家給家裡的短工添葷腥引得,使得好些人眼紅才傳起來沒完,不想,初始意思竟是為了凍瘡。
難不成獾子能用來治凍瘡?還有那“凍青”又是何物?田裡正心中不免嘀咕,看來這村裡還有好些事是自己不知道的。
“……軍府的長官看此物的藥效好,竟安排四郎回來收取,每兩還答應給50文的酬資。”
“多少?!”
與其他頭次聽說的人一樣,田裡正也不淡定了。
“每兩50文。”
心中一顫,確認沒有聽錯,呼吸就有些急促,可一看到在座三人平靜的樣子,忽然又有點惱火。控制了一下自己的心緒,田裡正掃視一圈,淡淡地說道,
“那可要恭喜兩家,這可是樁賺錢的買賣。”
張保長聞言笑笑,一指苟超說道,
“凍青,是趙大郎發現的,原是他家鄉治病的良藥,四郎回來就先與大郎通了氣。可趙大郎卻是仁義,說是此物長在公山上,想要告訴村人一塊賣錢,這不就來請里正出主意麼。”
田裡正不可置信的看看苟超,見他靦腆一笑,連說“不當誇”,心道,“一斤800文啊,還要告訴眾人,莫不是傻了?”
可轉而一想,這也不是他頭回犯傻,那麥芽糖,那桌椅樣子,不都平白送了人?前陣子更是將什麼家傳絕學告訴了縣裡的老先生,看來,他是敗家敗習慣了。
“大郎如此高風亮節,某先代全村之人謝過大郎。”
說著,就要給他作揖,到底被手快的張小四以及反應過來的苟超給扶住了。
田裡正畢竟當了多年的一村之長,哪怕水平、見識有限,但論起對村裡人小心思的把握,還是眾人之首。
聽完兩家人的打算,那是沒的說,確實對全村都有好處。只是目前,石河子人多眼雜,若不採取點手段,難保不被他人學了去。若是被這些個外人傳出去,他們這獨家買賣能不能做長久,還真難說。
其實,就是村裡人也不能盡信,尤其是娶了外村婆姨之家,那家裡的婦人最愛照顧孃家,知曉此物賺錢,還不得洩露出去?
再有,按趙大郎所說,在找到凍青的樹上做好標記,每年只採一些枝條,不破壞其根部,讓它年年都有的收。可村裡人曉得多了,難保沒有貪利之人偷偷前去採收,這樣一來其風氣若是控制不住,豈不是一樣做不起來?
當官得就是不一樣,考慮的事情就是周到。苟超心裡讚歎一句的同時,有些聽著卻覺得不是那麼回事。比如防著妻子一說,那凍青一旦被軍營採收,軍營之人便會曉得它的樣子,哪怕一時尋不到,早晚也要洩露出去。到時降不降價,換不換採購渠道,就要看誰有門子。目前來看,張小四還是挺得上官器重,短期內,估計軍營不會換供貨商。
這麼一看,還不如傳與周圍幾個村知曉,到時低價收購,再高價賣與軍營。好在苟超情商還沒在基本線一下,看田裡正說得唾沫橫飛,就沒出言打斷,畢竟,“領導”,最煩別人給提意見這事,他還是懂得。
“還是里正細心周到,某就以為是件好事,不想還要牽扯許多。”
說話的是一旁笑意盈盈的張保長,苟超心說,給“領導”捧臭腳,看來是古今通用啊。
四人就具體的實施細節,粗粗地討論了一番。但這樣惠及全村的大事,還得請村老與眾位保長一塊商議,幾人便先行散會,紛紛去尋各位將要與會人員,打算一會兒再聚。
“唉,有什麼事也不差這一會兒,還是先吃點粽子墊墊肚子吧。”
看眾人談好事情就要出門,忙活許久的田家娘子趕緊端了一隻木盆進來將人截住。
幾人從旭日未升直聊到豔陽高照,一晃兒就是兩個多時辰,聽里正娘子過來相讓,倒還此起彼伏地響起腹鳴來。
“就是,就是,來來來,先吃幾個再去,不急這一時三刻。”
看夫妻兩人俱都邀請,張小四最是捧場,索性又坐回去,爽直地說道,
“那俺可要嚐嚐,端五的粽子還一個沒吃吶。”
苟超昨日就包了粽子,還是上輩子的老習慣,拿糯米包的(←家裡每隔一陣就要熬些麥芽糖當佐料,一直備著糯米),可讓韓阿婆嘮叨壞了,罵他不會持家。問過之後才曉得,本地的粽子,有錢人家都是用黍米,沒錢人家只用豆麵代替,包糯米的不是南方人,就是想換口味北方大戶人家。
而且,不論南北,那粽子皮裡包裹的麵粉大都要用艾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