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獸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9章,穿越初唐,想當獸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苟超是贊在心中,看了一眼女人的樣貌就趕緊撇開眼神,就她的穿著打扮而言,身份已呼之欲出,可不敢失禮。
“娘子,這就是前來盤炕的趙家大郎,郎君讓帶著他看看地方,商量盤炕事宜。”
知道大戶人家都這麼稱呼,可苟超還是覺得彆扭,只好加了倆字,作揖到,
“見過明府娘子。”
“哦,見過明福娘子。”
陸氏早聽見了腳步聲,這時候才停下動作,看向來人。
xxxxxx
長安城,太子東宮。
“那,那,那李——”
身穿莽服的高瘦“老人”實在唱不下去,猛地又撲倒在地,大喊,
“陛下饒命,陛下饒命,賤奴該死,還望陛下饒命啊——”
身後上場、沒上場的一眾伎人又是哆哆嗦嗦地跟著跪倒在地,山呼“陛下饒命”。
搞坐王榻的李世民初時還心存憤怒,待聽得多了反倒生出幾分意味。尤其是聽到這一場,曲調十分激揚緊湊,風格還是生平僅見。只是這扮演李密之人,被帝王氣所懾氣場全無,若膽子再大幾分,此段便是近些年難得一見的好戲。
跪坐在下面的程知節對李世民的脾氣多有了解,見他表情就知其興味正濃。
三兩步來到殿中,抬腳便踹,
“隔一場就要來此一出,還有完沒完!陛下早言將赦免爾等無罪,還要三催四請不成,若唱不出坊間的氣韻來,看俺老程不剝了爾等之皮!”
魏徵在坊間也剛剛聽過,還想政事之後就做稟告,沒想到程知節也注意到此事,還先一步做了安排。知道此段最是大不敬,就起身進言,
“陛下,此處言語最是冒犯,還請赦免此等伎人殺頭之罪。”
李世民聽此一說,更感好奇,金口一開,
“免——”
這才稍稍緩解下跪之人的驚恐——不是“無罪”,而是免了“殺頭之罪”,更能讓人安心啊。
戲班班主就是扮演李密之人,顫顫巍巍地重用站了起來。心裡萬分悔恨,怎麼就著了魔似的學得此曲,怎麼就抽風似的跑到長安城裡來唱!
長安城民風大膽,私下裡議論皇家的數不勝數,可有幾人真敢在天子面前出言不遜,看來自己真是老壽星上吊,活得不耐煩了。
這兩句正是連續性的一說一答,剛才營造好的氛圍已經一空,怕“李密”直接唱出來惹得聖人惱怒,又不敢重新開頭浪費聖人精力,“王伯當”很是聰明的往前跳了兩段,搶先開唱。
“李密”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對接了幾句,聽他唱完,這才又接到,
“那李川也是個臣謀主!”
“他本是真龍下天堂!”
……
自從上完早朝,程知節便留住魏徵,向聖上道有事啟稟。隨著李世民來到偏殿,才說道家兒京郊打獵途中聽得一曲,且曲子多有特殊之處,便把戲班帶回,等陛下處理。
這一唱就從頭晌唱到了暮色來臨,戲班子被宦官帶出去審問,殿中僅留君臣三人。
“此曲所述多有錯漏,然,曲調、形式還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李世民似是被勾起了往事,半晌才發出一句感慨,又對殿下兩位說道,
“玄成,知節都在瓦崗共過事,聽得此曲有何想法。”
魏徵率先起身,沉吟道,
“臣昔日雖曾奉李密為主,李密為人與曲中大為不同,所述之事多為杜撰。”
李世民當然知道都是杜撰,自己可沒下令將李密打下山崖,那李密也是一時豪傑,又是同姓,當初可是俺君王禮節厚葬的。
“當年與王伯當共事,相交卻不密切。只知他確實勇武,箭術了得,對李密也確實忠心,但為人卻不甚了了。”
聽魏徵說完,程知節又說了些過往,君臣三人一番交流,漸漸達成共識,
“看來,此曲莫不是王家之人所做?”
魏徵博聞強記,斷言道,
“當年最後一戰,王勇家人也都跟隨身側,死時也無族人出面收斂。”
程知節許是和王伯當還有些深交,又推測到,
“莫非是王勇家將部曲所做,抑或是其友。王勇生前也是豪爽之人,多有私交。”
猜測一陣,門外宦官來報所問詳情。
三人聽過之後,魏徵又出面補充,
“陛下,臣昨日從郊野而回,也聞聽此曲卻非此班,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