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獸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2章 章,穿越初唐,想當獸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貞觀四年,石河子迎來的第一場春雨,如夢似幻。
先是在群山之下飄起帶帶山嵐,隨之霧靄漸盛,向周圍瀰漫。
待旭日東昇,僅餘連綿起伏的峰脊出露在濃郁的水汽之上,渾圓的金烏也被洗練的瑩潤,靜掛在朦朧的天空。
如此勝景,連連持續了兩個時辰,忽而一絲微不可察的氣流,悄然掀起點點波瀾。
這就像是一條訊息、一個訊號,越海穿山而來的清風將凝而不散的水霧撩撥地如同縹緲精靈,凌亂而又優雅地消失在淺藍色的天空。
“沾衣欲溼杏花雨,病樹前頭萬木春!”
苟超極有興致地謅出一句詩,望著自家桑田的方向,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二百多畝田地是怎麼也種不過來的,即便採取輪作的方式,也要有大片土地拋荒。
縣裡前兩次給苟超劃撥的田地都不算好,能有將近七十畝的山坡田。其中大部分位於大孤山東北側,包括他那二十畝永業田。
老早就規劃自家的桑田都要種上果樹,這樣又省力,又能有所收穫,最重要的還能防止滑坡、泥石流。
若是把山坡都開墾成耕地,那麼當夏季暴雨來襲時,極有可能引發山洪,他們這一保又都散居在大孤山腳下,那可是首當其衝。
只是到底種什麼樹,還一直沒有拿定注意。那時候窮得可憐,就想著到山上尋些樹苗,不拘是什麼果樹,能結果就行。可世事變化,哪想到轉過年來,就攢了不少銅錢。
連著在城裡攬活,苟超對永寧縣慢慢熟識起來。前個在花木市場買了一批桃、李、杏、梨的樹苗回來,都種到了永業田裡。
當然,就他的財力,加上他謹慎的性子,這一批算作試水,沒敢多買,還不到百棵樹苗。那桑田還空著好些地方,等著日後一點點補種。
要是張小四回來就好了,還能陪我去西山裡挖些栗子樹苗。
要是張小四回來就好了,就能\還能……
↑
這樣的句式不時地閃現在苟超的腦海,一走就是四個月,杳無音信,心底不由暗暗地為他擔心。
要只是訓練,早該回來了,這麼久不見動靜,村裡人都說他是去戰場了。
這可是古代,哪有現代社會安穩,沒準還真是去了戰場。可去戰場不是打遊戲,那是要真刀真槍地拼命的,刀劍無眼,一個還未滿十八週歲的孩子,再厲害能厲害到哪去,他可千萬不要受傷……
說回種田的事情,昨個才把所有樹苗種到地裡,今天就下了一場大霧,將地面潤澤地溼溼軟軟,絕對是好兆頭。
等到霧氣全然散開,苟超已經整出來小一畝地,用來育粳苗綽綽有餘。
“粳苗”,是苟超他們那對水稻幼苗的稱呼。
東北雖然是在大北方,印象裡都以為應該種麥子多些,實際上很多地方都有種水稻的傳統。苟超生活的村子更是如此,因有河流穿過,在河流兩岸分佈了大量水田,家家戶戶或多或少都會種些,其餘旱地另種玉米、大豆、高粱等,整個村子竟無一家種小麥。
所以,自小吃米飯長大的苟超,再吃了快一年的小米、黃米之後,饞大米都快饞瘋了。在縣裡,連找了三家糧店,才湊齊一袋子沒脫殼的稻粒,打算今年說什麼都要種兩畝嚐嚐。
原本已分了小十畝的灘塗地,這最後一次分土地,苟超還主動要了十來畝的河漫灘塗,被劃分田地的吏員直贊高(大)風(腦)亮(缺)節(弦兒),這下不僅能多種稻田,那些水深泥多的地方,還可以試著種種蓮藕、菱角,反正地多就是任性!
可是還是有那麼多沒利用的土地,除了要休整的,剩下的留出粱(黃粱而非高粱)、菽、黍、粟用地,就看看能不能種些羊草、三葉草。
羊草在東北分佈很多,很適合牧羊。等到了石河子,苟超發現山腳路邊也多有分佈,只是不那麼密集。
還有三葉草,曾經看過別村專門種這個,說是極好的飼料,叫做“苜蓿”。當時還很不解,說什麼是國外傳來國內的優秀青飼料,可花園野地裡還不到處都是。
後來還是他大伯有見識,與他說了分別——人家那個“苜蓿”是開紫花的三葉草,咱這原產的,開的是黃花。
黃花、紫花,不搞畜牧業的苟超可看不出什麼區別,不過人工養的長得好些罷了。又發現石河子的三葉草比大東北的長得好,不如也種來試試。
年歲小有個巨大的優勢,就是生命還很漫長,還沒有成家立業的煩惱,有了想法就可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