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獸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5章 章,穿越初唐,想當獸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為什麼要結婚?為什麼要生孩子?因為懼怕孤獨?為了延續種族?可種族延不延續,對於當下的個體有什麼影響呢?尤其在這樣的時代,成親生子竟然都有統治者制定的條文規定,結婚生孩子竟然不完全是自己的意願,還要考慮外部的強制條件!不過,說起來,即便是在號稱個性解放的現代,結婚生子也不完全是兩個人的事情,多少人頂不住周圍的議論,選擇了違背本心的決定。可不考慮外在因素呢,只問本心,人到底為何非得成親生子?是懼怕孤獨,是膽怯未來,是為了規避風險,還是為了愛情?
愛情,愛情又是什麼?如果說親情是因為長時間的相處,而產生的依賴、依戀、不捨、包容等遠大於負面情緒的複雜聯絡,是長期付出而隱晦期望未來得到回報的長遠投資,那,愛情呢?人,為麼會對另一個完全陌生的個體產生佔有的情緒,以至於為了達到目的,而不得不先進行關懷、討好、照顧等先期投資。是因為對方長相美好,財力雄厚,能力出眾,身具特長?可為什麼有人會說這人的愛情不純粹,那人的愛情有目的?既然都是因為對方的某一特質,而產生出獨佔的心思,那到底什麼樣的理由算是純粹?
又或者熟人之間產生愛情,那這種愛純粹麼?因為習慣了對方的陪伴,因為得到了對方的照顧,因為與對方相處輕鬆?有那麼多因為,其目的是否還算單純?
如果說,無論愛情、親情、友情,不過是個體存在於天地間,想要舒適生活而不得已做出的選擇,那男女成親就水到渠成了。只有男女結合,才能產生人類後代,這樣,個體先天與之牽連的關係人物就更加多,抵禦自然非自然的風險能力也隨之增強。而不成親,或是不交合,僅與同性合作,或是與其他生物、物品搭伴,顯然天然與異性結合團體存在巨大差距。
但是,當一個人不懼怕孤獨,不害怕生死,有足夠的能力在天地間生活,是否就可以不用費心去經營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情感了呢?又或者說,一個足夠本事的人,滿不在乎的行走在天地間,到底是為了什麼?好吧,歸根結底,人到底為什麼活著?
張小四已經走了,帶著二十七斤六兩三錢的凍青。同行的還有張屠戶以及田大山,為的是把買得的銅錢安全帶回。從尋找凍青小分隊進山開始,村裡人就全曉得。那麼多條漢子,不在地裡忙活,而是神神秘秘的進山,大家都有猜測。不過,里正統一放出的風聲是,張四郎的軍府讓他在山裡尋些特產,但具體特產是什麼,卻閉口不言,說是軍府的長官不讓亂說。並且,小分隊每次所得,都有做好隱蔽工作,最後全部藏在田裡正家,使得不明真相的群眾紛紛亂猜。
好在,進山的男人都經過精挑細選,哪怕家裡的長輩、婆姨詢問,嘴巴俱都閉得嚴緊,只等村裡的短工全部撤離,才會說與他們知曉。
二十七斤六兩三錢吶,那得換多少錢?村裡最有學問的趙家大郎可是說了,少說也得二十貫!二十貫吶!才七八天的功夫,幹什麼活能賺這麼多?
心裡頭開心,還不能亂說,憋得這幫漢子每每碰面都要露出一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笑容,另偶然見到的圍觀群眾渾身難受。。。
石河子古怪的氣氛也就持續一陣兒,因為麥收已經正式開始。全村的人,無論老少男女,全部力所能及的投入進去。
從貞觀三年秋開始,一直到貞觀四年五月底,整個大唐可謂是風調雨順。不論是南方的早稻,還是北方的冬麥,全部大豐收。大江南北的田野裡到處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人在揮灑汗水,揮灑喜悅,揮灑期盼,揮灑滿足。
趙家門前的空地,被仔細平整收拾過,此刻鋪滿了一層麥子。陸方平趕著黑臉,來回拉著磟碡碾壓麥粒。
這磟碡還是去年的那個,是從張屠戶家借的。今年風調雨順,按例需得繳稅。村裡人家都忙著用連枷,用麥桶進行脫粒。
連枷、麥桶脫粒,既耗力氣,又沒有磟碡快速,沒條件的人家也就罷了,張屠戶這樣有條件的,自己不用卻把“利器”借給苟超,是要助人為樂、發揚風格?
其實不止張家,田家、周家等幾戶有磟碡的坐地戶,也都是先放著不用,忙著用麥桶脫出繳稅的麥子。究其原因,是磟碡在脫粒的過程中,往往脫的太乾淨,很多麥殼都被脫了下來。
繳稅的麥子是不需脫殼的,要是用磟碡,脫的太乾淨便不合算。村裡人過日子,慣常精打細算,是故,脫交租麥時,便不約而同的用起連枷、麥桶來。
“縣尊對大郎可真好啊,這許多麥子全歸自個兒,都不用上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