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獸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章 準備請客,穿越初唐,想當獸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永寧縣城處在秦嶺餘脈的東北部,東南又有洛河流經,雖不像臨縣長水那樣可通長安,可往北離河南府洛州又不十分遠,若逢太平盛世,發展起來也不難。而現在才是貞觀三年,歷史上有名的治世,離安史之亂還有好長一段時間,生活在這片地區的勞苦大眾,倒是可以過段相對安穩的日子。當然,前提是得熬過這段旱災的尾巴。
苟超這次進城,明顯感覺比前幾次要熱鬧得多:新麥收割已近尾聲,市面上得糧價有所回落,再加上各地災民都得到很好安置,社會治安越來越好,商賈往來愈加頻繁。
晌午搭了里正家的順風車,準備購置些必要物品,但是回程卻要等到明日,好在之前住過的城外棚戶依然矗立,還能再將就一宿。其實苟超本不想這麼快再進城,畢竟還是農忙的時候,雖說朝廷救濟的糧種都已種完,但還是可以借些種子繼續播種。可是,突然欠人恩情,心裡總有點過不去。
苟超從劉柱家地裡回來時,二蛋就撲進他懷裡狠哭了一把,問到後來才知道是從樹上失足掉下來,好在讓張家老四接個正著。一想到二蛋從那麼高的地方摔下來,就陣陣後怕,要是他出了事情,苟超真不知道自己還在這鳥不拉屎的鬼地方活個什麼勁兒!想到還是自己讓二蛋跑去採黃杏的,苟超連扇兩個嘴巴,發誓再不讓二蛋出半點危險。這事對張家老四許是舉手之勞,可在苟超看來實實在在是天大恩情。
欠了人情就要還,可拿什麼還?自己什麼都不會,還一窮二白,有什麼能送的出手?思來想去,只好先把恩情記在心裡,再做頓飯菜聊表謝意。不過對只餘粗糧在家的貧困之人來說,一頓可口飯菜也不那麼好置辦。好在鄭縣令是個敞亮人,所贈絹布質量上成,雖不是銀子,苟超也不可能要買什麼,就撤絹一尺,但好歹值些銅錢,只好聽里正建議,到一布莊碰碰運氣。
“小郎這絹確是好絹,可某這店面布料都有固定來處,是隻售不收的,實不能換給小郎銀錢。”
苟超早已知道這朝代銅錢的購買力——用錢買東西一切好說,可用物換錢卻不那麼容易,故而早做了心理準備。見老闆輕撫絹布,覺得有門,就又問到:“掌櫃的,我也不是非要銅錢,您看看能不能按市價給我換成普通絹布,再找補點廉價粗布?”
掌櫃的聞言,臉上一喜,說道:“如此倒是可以,小郎看看需要哪種粗布,這粗布之間也有不同。”
苟超在掌櫃的介紹下一一看過,不時問一下價碼,盤算如何兌換。布莊裡有種最為粗糙的麻布,與苟超兄弟現在所穿的相同,質地粗硬孔隙又大,夏日穿著倒也涼快,可卻無法禦寒。苟超已經決定近日就要養鴨,到了冬季也能取絨保暖,可要是用這種麻布,兩層也困不住纖細的鴨絨,絕對鑽毛鑽得厲害!最後,只換得一匹絹布,一匹質地稍細的麻布。
換完布匹就快到城門關閉的時候,不捨得在城內住店,苟超就又在難民棚戶擠了一宿。這次住宿與上回的心情可大不一樣,那時是又憧憬又迷茫,又興奮又忐忑;這回生活早上了正軌,除了有點擔心自己不在,二蛋會睡不好,心情更多得是放鬆自在,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第二日,又是個好天!難民們早早起來排隊領飯,吃完就要開始一天的辛苦勞作。苟超也沒睡懶覺,早早抱著兩匹布帛逛起牲畜市場。
此時城門還沒有開啟,但是這城外的牛市已熙攘起來。也不知這的人為什麼稱這是“牛市”,賣牛的根本沒多少,反倒是豬羊狗數目眾多。苟超逛了一圈,發現僅賣生豬的只有一份,倒是有三位屠戶,又賣豬肉又賣生豬。苟超原本打算將絹布賣個六七百文,好添些日用所需,後來一問里正才知道,基本上很難實現。城裡人,大戶
人家選用布料都是去固定的布莊,小戶人家又用不起上好絹布,可要是去當鋪換錢,這等好布,都給不上五百文。苟超只好把布料當錢使,可用布料又不好找零,所以所購之物最好價值半貫。以此為目標,苟超最後在一屠戶那談好價錢,換得小豬兩頭,五花肉十斤,並豬耳一副,大骨頭兩根。
與屠戶商議好一個來時辰之後再來取貨,又急急進城購買所需。苟超這次進城,還有兩個打算:一是農忙就快過去,播種過後會有短暫閒暇,正好是蓋房的好時候,自己需要一把抹子;二是二蛋力氣太小,連舉個長棍打杏都使不上力氣,定是食鹽攝入太少,準備咬牙再買些粗鹽。
因打鐵需要些時間,苟超就按記憶先來到本城最大的鐵匠鋪子,沒想到整個鋪子裡的工人都忙得如陀螺一般,工匠們來去生風,根本沒人搭理苟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