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獸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章 毛線,穿越初唐,想當獸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這孩子苟超還真有印象,幾次賣糖都看到他躲在遠處流著口水往這張望。苟超也想可憐可憐他,可現在他自己活得就夠可憐了,再沒事發發聖母情懷就不用掙錢了。
所以每次最後剩個底,苟超就把最後一點送與一個看起來最小最窮的,那孩子是從來沒送過。
因白給了幾回,每次苟超來賣糖時,附近一些窮苦人家的小不點兒,總是等在他的身邊。被贈與的如同中了彩票般興高采烈,沒得到得就只好失望地盼著苟超下次再來能輪上自己。
也是巧了,苟超有次送的一個小髒孩兒就是那孩子的妹妹,藉著光也嚐到了滋味。
他見苟超明明賣得很好卻不天天來縣城,就估計苟超是脫不開身。
縣城裡有許多織戶專責織布,本身沒有土地,日子過得還趕不上一般的農戶。
他家就是織戶,母親每天從早到晚織布,一年也歇不了幾回;父親除了幫忙織布,還要四處尋短工做活,如此一番忙碌也只得個溫飽。
每次偷看賣糖,他都在心裡默默地數著苟超賣得的銅板,一文兩文直到數不清記不得……
“郎,郎君——”
那次看到苟超賣完糖,他鼓起全部勇氣,終是提著膽子上前,用自己知道的敬稱稱呼起眼前的男孩。
有了開頭,之後就順暢許多,在苟超得鼓勵下很快說明了來意,竟是提出幫苟超賣糖,只要隨便給些辛苦費就行。
這下子倒是給苟超開啟了新思路,腦瓜一轉,當時就與小少年去了家裡。
當時男主人不在,但女主人顯然平時就是個當家做主的,聽苟超說明來意,以及小少年的哀求,又想起那天在嘴裡一閃即逝的甜味,略略思量了一陣還真就同意了。
苟超為了減輕他們的負擔,答應每罐先收取二十文的定金,等下次送貨時再收剩下的七十文,這樣少年每罐就能有個十文左右的收入。
不要小看十文錢,在這個時代一個壯勞力若是做苦工,一個月要是能賺上五百文那都是有點頭腦,還得遇到仁義僱主的,何況這少年還是個不到十歲的孩子。
那母子一聽,差點就要給苟超跪下喊恩公,弄得苟超做個剝削階級還內疚個半天,強忍許久才憋住就要脫口而出的漲工資提議……
小米粥在灶上咕嘟著,苟超又去給大黑小黑打掃住所。
要說家裡多個人還真不錯,白山子的到來可能幫上不少忙。這時候他正在不遠處的山坡上看著大黑小黑兩姐妹吃草。
隱隱約約遠處傳來他唱戲的聲音,苟超默默在心裡數著,嗯果然又卡了。
這白山子還真有音樂細胞,學了幾次,就掌握了要領,老生和花臉都唱得似模似樣。雖然聲音還帶著少年人的稚嫩,可技巧上都快趕上苟超這個半吊子了。
但是也不知怎麼的,白山子只要一唱到“單單剩下王伯當”和“羞得王勇臉無光”這兩句就有點找不準,總要卡那麼一下。
伴著小曲,苟超沒多久就把豬圈裡的糞便鏟的乾乾淨淨,又在地上鋪上一層乾草。
苟超家的豬圈也是一絕,那乾淨成都絕對是整個大唐王朝的no.1,嗯沒準還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呢。
別人打掃豬圈時可能還會嫌棄氣味不好又是皺眉又是捂鼻的,可苟超見了豬糞卻是欣喜異常的,心裡總會想起當年高中地理老師的一段言論:
“豬是雜食動物,基本上人能吃的它都能吃。而豬多、糞多、糧食多;糧食多了,豬多,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迴圈。正是由於廣泛養豬,才續寫了中國幾千年來的農業文明。”
這段話出自高中第一節地理課,老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畫了個世界簡圖,問大家為什麼中國人愛吃豬肉,而離得不遠的中亞人不吃豬肉;為什麼印度人奉牛為神物,而牛肉卻是歐洲人餐桌上的常菜?
先不管上面那段老師笑著解說的言論是否偏狹,但“豬多、糞多、糧食多”這一小段,還是可以操作的。苟超家的雞鴨豬糞,哦,還有人的便便都在離豬圈不遠的院外深坑裡進行積攢腐熟。
二蛋把毛線纏好,就吹起竹哨將雞鴨召回家中。等苟超清掃完豬圈,已經幫著把雞鴨也關進鴨舍了。
不想扯嗓子大喊,也是想促進二人的關係,苟超就打發道:
“二蛋兒,去叫山子回來吃飯。”
“哦~”
二蛋不情不願地挪著小腿朝院外走去。
要說這人的生物場還真是異常玄妙——苟超與白山子可謂是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