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一章 各退一步,侯爺貴性,沈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又是一個午後,暖暖的陽光懶洋洋地照射這。

幾個官員三三兩兩地走在一起,閒聊攀談。

時值深秋,路旁的櫸樹葉子都黃了,地上零零散散地又許多落葉。

——“劉閣老。”

一個官員朗聲喊道,他稱呼的“劉閣老”正是劉沆。

劉沆心裡本來就頗有些著急,偏生早朝之時,幾個官員囉裡囉嗦地稟奏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幾近未時才能退朝。

只見他黑板著臉,點了點頭,算是與對方打過招呼,便步履匆匆地往前方走去。

今日是《汴京小刊》第七刊的發行日。

這一刊裡,有個筆名叫“甫介”的人投了份社論,洋洋灑灑數百字,講的是“發富民之藏,以濟貧民”,有理有據,文采斐然。

文彥博讚譽有加,稱其有悲天憫人之心,胸懷家國,其志可嘉。

然而,劉沆向來推崇“天助自助者”,又覺得這個叫“甫介”的人,觀點太過偏頗。

“此文不可刊,‘發富民之藏,以濟貧民‘,這豈不是懲勤獎懶?”

那日,劉沆這般與文彥博說道。

文彥博十分堅持:“《汴京小刊》向來中立,此文既非毀謗朝廷,亦無不合世情之處,為何不能刊?劉閣老覺得不合您心意的話,大可撰文相斥。”

劉沆擔憂的是,“甫介”此人的文筆極佳,這篇文章更是深入人心,定會煽動百姓,以長遠計,後果可大可小。

文彥博為官多年,依舊書生氣得很,雖一心為民,卻不一定能看到當中利害。

想著,他搖頭嘆息,文彥博的話他無從反駁,為今之計,也只有自己另外撰文一篇,逐條反駁“甫介”的觀點。

餘光瞥過一旁的“樂琅”,看見“他”仔細讀著“甫介”的稿子,眉頭深鎖。

劉沆心中一喜,以為“樂琅”與自己所見略同,便問道:“安國侯有何看法?”

不料對方卻道:“文大人所言甚是,小刊當以中立為先。”

可是,“他”尋思了片刻,又對文彥博道:“文大人,‘甫介’此人雖有才華,但觀其文,度其人,想必是個剛直執拗之人,所謂剛極易折,可能不太好相處。”

“我又不與他相處。”文彥博脫口回道。

“樂琅”愣了一愣,笑道:“是在下想得太多了。”

……

那日“樂琅”的神色有異,劉沆歷歷在目。

他不認為這個黃毛小子能看出此事的後患,但“他”的表現又實在古怪,百思不得其解。

不過,眼前更重要的事情,是百姓對“甫介”的文章有何看法。

於是,這年過半百的閣老,竟小跑了起來,快步奔向宣德門外。

馬順木已在這裡等候多時,伺候劉沆上了馬車。從宣德門到編輯部,約莫也要小半個時辰,馬順木想得周到,遞過來一本剛買的《汴京小刊》,想著讓劉沆消遣之用。

劉沆接過一看,大吃一驚。

這小刊比他們定稿之時厚了差不多一倍,足足有四、五十頁。

難道文彥博私自加了文章進去?!

劉沆既驚又怒,氣著翻開小刊細看。

……

未時二刻,甫一進了編輯部,劉沆便想尋人來大罵一場。

想不曾想,刊長房裡傳來文彥博的吵鬧聲。

——“你把這亂七八糟、銅臭不堪的甚麼‘廣告’放於小刊中,要置天下讀書人於何地?”

他連忙推門而入,看見文彥博爭得面紅耳赤,對面的柴珏反倒是悠然淡定。

劉沆平日與文彥博意見相左,但此刻卻是站他這邊。

他把手中的小刊往柴珏面前一扔,聲援文彥博道:“殿下,你可有解釋?”

這一期的《汴京小刊》看得他怒火中燒。

一本四十六頁的小刊,為商戶搖旗吶喊的所謂“廣告”,竟有二十四頁,比正文都還要多。

這些甚麼“廣告”,用詞浮誇,十足的招搖撞騙,自己的文章和它們放在一起,簡直斯文掃地。

柴珏示意他們稍安勿躁,又拍了拍手。虞茂才隨即抬了一托盤的銀兩進來。

“這是兩位這一刊作為主、副編輯的酬勞。”

柴珏笑道。

“你不以為過也罷了,”文彥博痛心疾首:“還想收買我們!”

他用力拍了拍桌子,怒道:“殿下你是何時開始,竟變得這般的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師母她善良又疼人

黎青燃

年代之時光慢

小二不才

觀一方奼紫嫣紅

一小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