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七章 官者何價,侯爺貴性,沈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龐籍這些仁宗朝的老臣子,他們已經是“位極人臣”了。
對他們而言,推動蔡襄的變法沒有太大的好處。
比如杜衍,他是仁宗皇帝欽定的顧命大臣,他的能力不需要再一場改革來證明,他的地位亦無需新的政績來鞏固。
這個級別的臣子,哪怕尸位素餐,官家亦不能拿他如何。
若是要他們當時積極支援蔡襄的新法,官家得給出甚麼樣的“價”!
生前封國公?
官家倒是敢給,他們敢要嗎?
因此,這幫老狐狸,無論何種萬全的新法,他們都必然是竭力反對的。
既能顯示自己存在,又不會有實質性的處罰,萬一新法真的捅了大簍子,他們還能顯得高瞻遠矚,何樂而不為?
這一刻,柴琛感到十分頹然。
他問:“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只要是官家倡議的變法,他們都勢必會反對的,”
樂琅又喝了一杯黃酒,吁了口氣,道:“只有一個人,由他來倡議,或有一線生機。”
“誰?”
“儲君。”
柴琛立時如醍醐灌頂。
正是!
仁宗朝的舊臣終有老去的一天,官家始終會扶植忠於自己的勢力。
舊臣們能延續自己權勢的方法,並非附議官家。
而是待到太子也要扶植自己的勢力,去抗衡官家的時候,老臣們、或者他們的繼承人們,再去依附太子。
不經不覺,一杯又一杯,樂琅壺裡的酒都已經喝光了。他晃了晃空空的酒壺,覺得不夠盡興,從茶几底下的櫃子裡又掏出一壺來。
倒了一觥給自己,又倒了一杯觥給柴琛,碰了碰觥,一飲而盡。
他醉醺醺地對柴琛道:“那麼,你明白了?”
“嗯。”
“局勢明朗之前,不要蹚這趟渾水。”
柴琛也將觥中的酒一飲而盡。
卻依舊是心事重重。
他問:“日後若要龐籍他們附議,必定要有比蔡襄更好的法子,你可有辦法?”
樂琅道:“有。”
柴琛問:“什麼辦法?”
樂琅搖頭:“我不說。”
“為何不說?”
樂琅轉頭望向柴琛,因為喝了酒,臉頰紅得似火燒。
但眸子依舊澄明得如無垠的夜空一般。
他問柴琛:“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你能做到嗎?”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天象的變化不必畏懼,祖宗的規矩不一定效法,旁人的議論也不需要擔心。
此三句,是樂琅在曾曾祖父的札記裡看到的。
初讀之時,便覺如大夢初醒,恍然頓悟。
說罷,他亦不顧柴琛的訝異,奮力將手中觥拋入湖中。
“殿下,有此志者,方能言變法!”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