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章 仁者樂山,侯爺貴性,沈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今,樂琳總算明白是怎麼回事。

平行時空。

宋朝以前的歷史,和她的時空是一樣的。

時間的分叉,出現在宋朝立國之前——這個時空的後周世宗柴榮並未病死於伐遼之時。

這一切,都是皆因第一代安國侯樂山,這個在樂琳原本的時空從來沒有聽過的人。

“樂山,字慕仁。家境貧寒,本軍中小卒,於伐遼之時,獻祖傳良藥治癒太祖頑疾,委以伍長一職,屢建奇功。遂升什長,升百夫長,官至偏校,傳召面聖於太祖,秉燭詳談。太祖嘆曰:‘朕得樂慕仁,勝契丹得兵馬百萬。’”——《列相傳樂山篇》

此處寫的太祖,是周世宗柴榮。

後來,柴榮將樂山破格升至殿前都點檢,又根據樂山的建議,頒佈十條新軍令,軍隊戰鬥力便大大提升,大有孫子所言“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之勢。

此軍令是由樂山提出,故後世稱其為“慕仁十令”。

三年後,柴榮順利收復雁門關、飛狐口和瓦橋關,契丹稱臣。隨後,柴榮及眾將領於宋州設慶功宴。

“宴上,樂山謂太祖言:‘陛下勵精圖治,南征北戰,令契丹蠻夷俯首稱臣,此乃漢唐以來一大壯舉;唐宗漢武,尚不能及也,何況周文王、周武王乎?此國號難與陛下之聖明匹配。陛下何不乘此良機,改國號乎?’

“眾大臣附和,太祖納之,遂以宋州為名,改國‘宋’,建年號‘熙隆’,遷都汴梁。

“及班師回朝,太祖封樂山為太尉,官至正一品。”——《熙隆忠烈傳》

史書《熙隆紀事》提及:

“熙隆元年秋,太祖謂樂山雲:‘朕曾謂王樸言,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然前朝戰亂繁多,百姓至今未有溫飽,更難言平天下。卿可有良策?’

“樂山問上曰:‘敢問陛下前朝因何戰亂?’

“太祖答言:‘藩鎮割據也。’

“然樂山曰:‘是也,非也。藩鎮割據皆因土地集中而起,土地集中又因重農抑商而出。究其首因,乃重農抑商。’

“太祖驚問:‘農為國之本,農傷則國貧。卿焉能怪罪於此?’

“樂山言:‘陛下,古時人口凋敝,事農之技術落伍,產出甚少,若興商,則削減從農之人口,故此策合宜。然而歷朝歷代人口大有增長,且農技、器具皆有進展,食用有餘,勤奮多勞者,以多得之作物用於買賣,遂成商人,漸富;然歷代君主並未察覺此事,重農抑商如故,商人有富餘而無物可買賣,便將盈餘之金購置土地,不斷兼併,未有富起之佃農,只可租借土地;如是者,貧者愈貧,富者愈富;遂民不聊生。此乃亂世之首因也。’

“太祖笑雲:‘卿家所言有理!惜朕草莽之時,亦曾為茶商,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商人未曾與民分利,且便利於民。商者,藏富於民也,勝於藏富於官也。’

“樂山跪叩曰:‘陛下真不世明君。臣有良策,願助陛下治國平天下。’

“太祖笑言:‘善!納之。’

“遂推行樂山之政令,休養生息、獎勵農耕,減租減息,以農為先;然熙隆七年始,重商重工;商者、工者可穿絲帛,可乘車。此後,工籍商籍地位漸隆。”

樂琳不禁猜想,樂山會不會亦是穿越而來?

否則,其所作所想實在太超前了。

但是,這萬中無一的匪夷所思之事,全都發生在樂家,機率未免太小了。

《樂公傳》又記一奇事。

“熙隆十二年冬,樂公言與太祖:‘臣有不情之請。願辭官從商。’太祖驚而拒之。

“樂公謂上曰:‘重農抑商由來已久,自春秋至今,已有千年,霎時間難以逆轉。臣當作表率,辭太尉之職而從商,願告示世人,商途亦乃正途,世上並非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太祖見其心意已決,遂準之,又傳聖旨至樂府,封樂公為安國侯,賜良田千畝。

樂公拒之曰:“臣本軍中一卒,只求苟全性命於亂世,然陛下不以臣之卑微,破格提拔,微臣得以一展抱負。此賞識之恩,臣萬死不能報其一二,建功立業,實乃分內之事也,臣實不敢受也。’

“太祖勸曰:‘卿家言重,若無卿家,何來朕之江山?況且,卿家不為自身,亦需慮及卿之子孫後代也。’

“樂公答言:‘子孫若如我,要此爵位良田何用?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更不能受也,愚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上掉下一個妻主

霜月逗逗

女主她又把男主虐哭了

餘佳境

夭壽啦,我男朋友會讀心術

懶起畫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