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跡板橋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章 嬌娜(柏拉圖),我在聊齋當城隍,人跡板橋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白馬寺的事情告一段落,朱舉人成親日前,又還有些閒暇。張睿最不耐煩苦等,於是離開云溪,往東面走。走了幾日,在渡口遇到一個來投奔摯友的書生。
那書生形容相貌皆是上品,尤其談吐不凡,言之有物,也不是迂腐古板之人。張睿好感頓生,和他交談,每每有新收穫。即便是張睿時不時就出來溜一圈的驚人言論,他也笑著聽完。若覺得合心意,就讚美。若覺得不能接受,也不會武斷地進行批判。
聊到盡興處,張睿問他來歷和來此的因由。書生自言姓孔,是孔子的五十八代傳人,名雪笠。來此是為了尋一位摯友。
張睿聽他說,那摯友如今在君山做縣令。於是很驚奇,忙問他摯友姓甚名誰?和他認識的縣令是不是同一人?可惜的是,他說出來的名字,張睿確實聽過,那人曾經也確實是縣令,只是如今卻不在了……
張睿不知該如何安慰孔生,孔雪笠卻只是為摯友猝然離世感到悲傷,為沒能見上他最後一面感到痛苦。
痛哭罷,他反倒過來寬慰張睿:“人固有一死。我看得看的。只是,從今往後,我卻要想法子安置自己了。”
“怎麼?”張睿問他,原先見他舉止典雅,似出生世家,難道有什麼難言之隱?
孔生道:“我本是落魄的世家,聽聞彭兄在這裡做官,就修書向他謀了個官職。沒想到時機這樣不巧。”他率性地攤攤手,道:“如今我可真是一貧如洗,兩袖清風了。”
“孔兄何必擔憂這個,你學識淵博,才智聰穎,哪裡擔憂沒有生計。”張睿並不以為這是個問題。“你若是不介意君山只是南方的一個小鎮,我就厚顏給你安排一番。我看你這一身的學問,若是不傳承下去,只怕就浪費了。不如找個地方坐館,教一兩個學生,可好?有了積蓄就能夠慢慢考學,不愁將來前程。”
孔雪笠畢竟是孔子的嫡系,即便家道中落,家風和學問都依舊讓人欽佩。現在的讀書人,不少都對孔聖人欽慕良久,能夠得到他的傳人來教導,只怕門檻都會叫人踏破了。
“能這樣就很好。”
張睿於是跟著孔生一起回到君山縣城,在家裡和白馬寺打個招呼,就直接進了城裡。
張睿家庭條件擺在那裡,他之前自己掙錢,還能夠肆意揮霍一番。如今稟筆書吏的差事沒了,朝廷雖然承認了他的城隍地位,卻並沒有給他發薪餉,導致如今他一窮二白,比之前在衙門上班時還不如。
於是他也只能講孔生安排在較偏僻的一處街巷,找了個還算乾淨的客棧,付了半個月租金,將飲食和交代好。
孔雪笠和張睿雖然萍水相逢,朝夕相處不過三五日,卻感情甚篤,對於張睿的安排,他都安心且自在地接受了,並且真心地感謝張睿。
張睿安排妥當,就去給他張羅坐館的事情。這事急不來,要想找個合心意的學生,就需要多多宣傳,拓寬生源,才能有選擇的餘地。
張睿在認識的達官貴人們中,給孔生打了個廣告;又約了曾經一起當班的同事們喝酒,也託他們幫忙尋摸尋摸。如此兩廂安排妥當,朱舉人的婚事就在眼前了。於是他只能先拜別孔生,馬不停蹄地去參加喜宴。
喜宴當然不能辦在君山,按照時人的觀點,朱舉人高堂俱在,因此將喜宴辦在白馬寺也十分不妥當。然而,芍藥和花妖們對外界都不熟悉,考慮到這一點,朱舉人懇求了父母親人,最終還是將喜宴辦在了白馬寺。
因而,白馬寺今日張燈結綵,鑼鼓喧天,爆竹之聲,不絕於耳。張睿和孟龍潭幫著招呼客人,拜了天地之後,還要給朱舉人擋酒。
也因為喜宴辦在白馬寺,除了朱家及其親密的親友,還有借宿在此的書生和張睿一家子,就沒有旁人了。因此,大家也都知曉內情,只是鬧一鬧新郎官,卻沒有想著鬧洞房,怕嚇著姑娘們。
第二日,張睿就接了張母和大嫂回家,畢竟二嫂的月份大了,眼看著就要生了。而且兩個哥哥的婚事也要開始張羅了。張母也捨不得小姑娘們,卻也不得不含淚揮別了。
“又不是生離死別,松溪家離這裡不遠,你們以後安頓下來,自己找過去不就完了。用得著這樣子嗎?”孟龍潭實在見不得這種煽情的場面,不留情地戳破她們。
張睿給她們看的資料,她們再張母和孟龍潭的幫助下,已經全部看完了。最後,考慮了她們的性別和年紀,決定由桃花和鳶尾出面,在縣城鼓樓東街上開一處繡樓。另外在對面開一處鮮花鋪子和點心鋪子。
這些都是有本事的人,姑娘們動動手指,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