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五八章 友誼橋,宗師巨星,赫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姆貝亞到安戈謝,直線距離只有一千公里多點,算上繞道,行程也不會超過1300公里,而且只要翻越過東非大裂谷的南端那麼就會進入到相對平坦的坦尚尼亞南部草原,路程不算難走。
可如果要是趕上下大雨,那麼就不好說了。但同樣,一旦下大雨,宗師他們走不了,其他車手同樣走不了。
因為翻越過基彭蓋雷嶺之後,雖然是一馬平川,但在坦尚尼亞南部和莫三比克北部之間,有一大片無人區,除了草原就是草原。最關鍵的是,在坦尚尼亞和莫三比克之間的國境線,就是那條著名的魯伍馬河。
這條河流雖然不長,只有不到公里的流程,但徑流量還是不小的,再加上此時這條河流正處在南半球的雨季帶,河流中水量極為豐沛,因此這個時候要想直接渡過這條河流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魯伍馬河南北兩岸的五十公里之內,
基本上沒有什麼城鎮的存在,而且最操蛋的是,這條河上僅僅只有一座公路橋。所有在第六賽段走北線的車手,都必須要經過這座公路橋才能夠抵達莫三比克境內。
要說起來這座公路橋,還有一個相當傳奇的來歷呢。
在海參崴――開普敦舉辦的前二十屆內,所有走北線的車手在來到魯伍馬河跟前時,都對這條水量充沛的河流無可奈何,可偏偏這條河上連一座簡易的浮橋都沒有,於是這幫子車手要不只能順著魯伍馬河向下遊走,一直走到坦尚尼亞東南角的港口城市姆特瓦拉,從姆特瓦拉乘船在印度洋走二百多公里之後,抵達莫三比克東北角的港口城市彭巴下船,然後再走安戈謝。要不然就是原路返回,從姆貝亞繞馬拉維湖的西岸繞過馬拉維湖和魯伍馬河,最終抵達安戈謝。
可是無論走那條路,都非常的耽誤時間,
後來,很多車手都知道在坦尚尼亞和莫三比克之間有一條攔路河,名字叫魯伍馬河,這條河流曾經欺負的所有走北線的車手無可奈何。於是在後來的幾屆拉力賽中,很多走北線的車手乾脆就不再走這條線路了。
他們寧肯繞道馬拉維湖的西岸,也不願意在面對這條讓人無可奈何的河了。
後來,坦尚尼亞政府首先受不了了,因為這麼多的車手以前都走坦尚尼亞境內,而且大都會在姆貝亞停留一夜,這給貧窮的坦尚尼亞帶來了不少的收入。
結果因為這條魯伍馬河的緣故,導致最少幾千名車手不在姆貝亞過夜了,這對於貧窮的坦尚尼亞來講簡直就是一件不能忍受的事情。
三四千名車手在姆貝亞停留一夜,最起碼可以給姆貝亞帶來上百萬華元的收入。在六十年代,上百萬華元對於窮的要命的坦尚尼亞來講,那就是一筆很大的收入了。
於是坦尚尼亞政府果斷的找到了大華當局,請求大華當局幫助坦尚尼亞修路修橋修鐵路……
當然,坦尚尼亞政府付出的代價就是根本就開採不出來的礦產資源。
於是,在大華的扶持和幫助下,坦尚尼亞終於有了自己的第一條鐵路,在魯伍馬河上有了第一座公路橋――友誼橋。
而圍繞著這座公路橋,在魯伍馬河兩岸甚至出現了兩座規模不算小的城市……
這個世界的情況,
倒是和前世華夏幫助坦尚尼亞修建坦贊鐵路的情況差不多。
反正自從魯伍馬河上有了這麼一座友誼橋,走北線的車手就更多了。畢竟相比於西線,北線雖然要略長,但路好走多了,因此眾多的老司機在跑第六賽段的時候,都會選擇走北線,都會經過這座友誼橋進入到莫三比克境內。
可以說,這座友誼橋也見證了四十多年的海參崴――開普敦汽車拉力賽。
宗師和方正穎一大早就從姆貝亞出發,沿著唯一一條翻越基彭蓋雷嶺的公路,開始了今天的賽程。
值得一提的是,這條公路同樣也是當年在大華的幫助下修建起來的,以前這座公路就是一條很難走的砂石路。
天空中依然下著雨,不過相比起昨天傍晚的暴雨,今天的雨勢小了很多,而且看天色,說不定再過一會兒這雨就會停歇。
在逶迤的盤山公路上走了大約三百公里,當天色逐漸放晴的時候,宗師和方正穎也終於走出了盤山公路,抵達了基彭蓋雷嶺東麓的小城馬漢傑。
這三百公里的山路,就讓宗師跑了足足四個小時。
過了馬漢傑,前方就是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了。這片草原相對平坦了很多,而且因為地處高原地帶,因此雖然昨天下了一夜的大雨,但並沒有在草原上形成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