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4章 敢為天下先,都督請留步,攜劍遠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分的話,這個時代已經有不下十種“精品鹽”。青鹽白鹽雪花鹽,這只是粗分,不同產地還有更精細的分類。
粗鹽被提純成精鹽不說,還有加入飴糖的鹽。蚨
總而言之,這個時代的食鹽不僅種類極多,而且數量亦是不少。世家將其當做斂財的工具,國家將其當做財政收入中的一部分。
然而所有人都沒有察覺到,或者說故意裝作看不見的是:鹽真的太多了,按產量算,其實整個梁國並不缺鹽啊!真正缺鹽的只有塞外草原!
兩淮鹽,天下鹹,這話可不是白說的。哪怕不開採新鹽,現在的存量也夠吃十年了!
之前國家是把鹽當做“人頭稅”來收的,故意控制了銷量,這才讓世家的私鹽找到機會,趁機坐大,又反過來擠壓官鹽的空間。
簡單說,都不是什麼好鳥,誰都沒有真的把“鹽”當鹽看。
“我們要建立一個統一的天下,要讓更多的人,享受到國家統一的好處,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發展的福利。
關閉鹽稅,就是一個開始。朝廷少那麼點錢,卻能極大削弱世家的財力,收回他們控制的大部分鹽池鹽井,贏得廣泛的民眾支援,我覺得利遠遠大於弊。蚨
一二十年內,應該翻不出什麼浪來。你們意下如何?”
劉益守環顧眾人問道。
朝堂上那是在做戲,隨便演一演就好了。但是說服自己手下人支援,這是推行政策的第一步。
眾人面面相覷無話可說,真要說的話,那隻能是“仁者無敵”。
陳元康等人都心悅誠服,深深一拜道:“主公愛民如子,深謀遠慮,我等遠不及也。”
劉益守這麼做,有一個重要背景:那就是蕭衍當初不理朝政,實際上世家已經把國家的根基挖空了。朝廷本來就收不上來多少鹽稅,還讓世家不斷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擠壓官鹽的銷路。
以至於劉益守入主樑國這麼多年,國家人口多了不少,鹽稅反而不增反減!蚨
陳元康他們的思路,是從世家手裡奪回食鹽產地的控制權,增加鹽稅的收入。本質上還是在玩“二虎競食”的遊戲,世家本身已經早有準備,朝廷有政策他們有對策。
製造民變,就是他們的壓軸戲!
劉益守的思路則是反過來:你讓我不好過?那行,我掀桌子不玩了!我利用官府的行政力量搞傾銷,搞免稅制度!開放鹽禁,讓天下所有人都可以來製鹽!
用魔法對付魔法!降維打擊搞死你們!
那時候除了你們世家的自己人以外,天下百姓都在我這邊,我看你拿什麼跟我鬥!
如果世家們不就範,劉益守還有下一招:官府加大官鹽的開採量,甚至不排除給補貼增產。然後開拓新的產銷渠道,一定要把鹽價打下來。
食鹽的消耗量本身就不高,一瓦罐鹽夠吃很久了。無數產出的鹽堆在庫房裡啥也做不了,外面的鹽價低到難以置信的時候,足以讓那些把食鹽當產業獲取大量財貨的世家血本無歸!蚨
就看這些人能撐到什麼時候!
等製鹽不賺錢,世家大戶將手中的鹽井鹽池這些關鍵資源都捨棄的時候,中樞朝廷便可以將其收歸國有,重新安置,合理配置資源。
那時候再來制定可以長久實施的穩健鹽政,亦是不遲。
劉益守覺得自己有後世積攢千年的遠見與智慧,要是鬥不過那些腦滿腸肥的世家子弟,那才是真的該自盡以謝天下!
很快,建康中樞便頒佈了新詔令:全國範圍內(不含藩王封地)免除鹽稅,並且不禁私人煮鹽與販賣。制定精鹽標準,分等級收稅,再對深受世家子弟喜愛的特種鹽收重稅!
可謂是雙管齊下,各得其所!
一時間百姓大悅,聽聞朝廷免鹽稅後皆呼萬歲,對朝廷的支援擁護大增,為劉益守爭取了一大批民心。蚨
從此以後,鹽價從微跌到大跌,幾年間許多以私鹽為經濟支柱的世家大戶們損失慘重,各地都有大戶在出售小型鹽井與鹽池,可惜無人接手,最後都被官府以低價接手。
兩淮鹽甚至透過海路走私到河北,造成河北鹽價大跌,官府收不上鹽稅,沉重打擊了東魏的財政收入,此乃後話不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