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1章 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送靚妹妹,都督請留步,攜劍遠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改制的好處當然有,士卒們的作戰積極性很強,都想著建功立業,並且折衝府召集兵馬很容易。
然而壞處卻也很明顯。
這些人自帶裝備(自己出錢向國家購買),甚至自帶狗糧出征,可不是為了什麼保家衛國,也不是為了什麼天下一統,更不是為了賀拔嶽這幫人!
他們就是為了搶錢而去的。搶錢就是唯一的目的,府兵想上升到將領階層,可能性基本為零,這些人也不做指望。薴
要想約束住這些人,必須在戰後有豐厚的賞賜,才能在作戰時如臂指使。如果沒有,那對不起,他們在戰場上就會摸魚,把搶劫搶戰利品當主業,把打仗當副業。
反正家裡有田,不慌。
府兵制度,說白了就是皇帝是大股東,士卒們手持員工福利股份,用自己的錢買公司股份,底薪低高分紅。打贏了吃肉,打輸了喝西北風。把戰爭當作一門生意來做。
而西魏與賀拔嶽,現在缺的就是糧食、財帛!現在就是使喚不動這些府兵,又不敢降低待遇。
劉益守前世歷史上,西魏攻南梁的江陵之戰,那些府兵出身計程車卒們,攻破江陵城後就甩開膀子劫掠,與那些流寇無異。
完全沒什麼“有恆產者有恆心”的自覺性,反倒是證明了“倉稟實則知禮節”的古話不虛。
當時西魏的諸多將領,其中不乏楊忠、於謹等名將,就完全約束不住士卒劫掠。只能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薴
甚至連周宣帝宇文贇的老母李娥姿都是西魏軍從江陵城搶來的。
西魏軍是如此軍紀敗壞,要不是蕭繹太廢物,搞不好宇文泰這一戰會陰溝翻船。戰後很多南人從關中逃亡到北齊,一時間西魏的名聲可謂是臭不可聞。
不僅是在政治上大大失分,也讓北齊在攻略梁國淮南的時候少了許多阻力。
由此便可以看出當時的府兵制,其實問題是很大的,只是被一系列軍事勝利所掩蓋。
等到宇文護率二十萬兵馬攻洛陽的時候,府兵制度迎來第一次大考,在戰術層面完全不能擔當重任的府兵,被北齊的少量精兵以點破面,戰略上可圈可點的周軍因為戰術上的完敗不得不飲恨而歸。
損失的輜重不計其數,被拋棄在路旁,延綿數十里。
瘸腿的府兵制度暴露出了不少問題,直到北周武帝宇文邕打了“補丁”後,周軍這才逐漸成為一支善戰之師。薴
那次失敗的種子,其實早在當初改制的時候就已經埋下,直到多年後府兵制度磨合順暢後,北周軍才漸漸在戰術層面趕上並超過了老對手北齊。
如今賀拔嶽也遇到同樣的問題。
因為窮,所以無法提供士兵的全部裝備(上次大戰後損失殆盡),只能讓府兵們自備裝備,甚至自帶狗糧!
同樣是因為窮,所以迫切要出去搶;又因為要打贏必須士氣高漲,也就必須用豐厚的賞賜許諾把士卒們吊著,不然這些人無利可圖,隨時都有可能譁變然後打道回府。
還是因為窮,沒有錢又無法兌現這些賞賜,以至於現在府兵士氣低落。
朝廷窮得叮噹響,瞞不住明眼人。
可別把底層那些人都當傻子啊!朝廷能不能拿得出錢來,那些人是有預判的。薴
面對朝廷許諾的豐厚賞賜,大多數府兵士卒的反應都是:連修長安城的錢都沒有的官老爺們,肯給錢我們發獎賞?
大部分人都是將信將疑。
歸根到底,轉了一圈回來,府兵制度推進受阻的原因,終究還是一個字:窮!
蘇綽可謂是目光如炬,看透了現在改制困境的本質,不是別的,正是因為窮。
一切毛病都是窮病,一切鬧騰都是缺錢鬧騰。
“為今之計如何?”
賀拔嶽沉聲詢問道。蘇綽說了這麼多,肯定不是為了發牢騷,賀拔嶽不想聽牢騷話,他只想知道怎麼解決問題。薴
韋孝寬拱手說道:“主公,關中困苦已成定局。靠我們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唯有從外部找到出口,才能破局。如今府兵改制已經初有成果,不如邊用邊改。”
他就差沒說對外開戰了,只是放眼望去,都不知道要打誰才好。
“言之有理。”賀拔嶽點點頭,不置可否。
“主公,如今府兵困局有三:
一是鮮卑各部與關中本地豪右部曲無法協作,二是新編入的府兵本為農夫出身,武藝稀疏平常不能久戰,三是府兵打仗並非因為軍餉。朝廷不能許諾豐厚賞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