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7章 喋血晉州(2),都督請留步,攜劍遠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天,壽陽府衙的大堂內,劉益守問了在場眾多文士一個問題。
“治下州郡之民若是得到授田,自然是皆大歡喜。然而人在家中坐,田從天上來,不勞而獲之下,很容易出現升米恩鬥米仇之輩,種善因而得惡果,為之奈何?”
這個問題很常見,卻也很現實。
從前領地並不大,而且多是戰亂地區,大量無主之地,均一均田算是“皇恩浩蕩”,慷他人之慨,劉益守自然不介意當個“大善人”。
而現在佔據了兩淮地區相當大的要害之地,像從前那樣大範圍的均田,簡直跟散財童子沒什麼兩樣。行善還會被人叫傻x。
得到田的未必會感激你,沒得到田的反而會投靠世家豪強,調轉矛頭為自己“討回公道”。
任何事情,如果讓得到恩惠的人有一種“理所應當”的錯覺,那雙方反目成仇,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回主公,軍功授田,代替財帛,自古有之。我們自然是沒法討所有人喜歡,但是讓有戰功者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有利於主公統治諸多州郡。”
陳元康雙手攏袖一拜,慢悠悠的說道,這主意他已經醞釀很久了。
軍功授田,歷史悠久,也是最為有效的籠絡手下,鞏固勢力的手段之一。當然,這隻能作為輔助手段,而且要控制住規模和範圍。要不然,手下很容易出現唐末節度使麾下的那些驕兵悍將。
有相當數量田產的丘八們,完全可以將田地交給招募的僕從打理,自己則成為職業軍人,將所有精力都花費在“殺人”這項專業性極強的技術上面。
這些完全脫產的職業士官和士兵,因為家底豐厚,彼此之間後代互相通婚,形成了“牙兵階層”,後期甚至直接把領兵主將的位置當商品拍賣,價高者得。無論誰來領兵,這些人始終都是一幫人,換多少皇帝都是他們掌權。
軍功授田是一劑猛藥,卻不能單獨使用,必須得有其他的配套政策。
陳元康說完,眾人都陷入深思之中,琢磨這項策略的優劣。這是把如何賞賜麾下將士,第一次放到公開場合來說,使得封賞制度化,規範化。無論此項策略有沒有缺點,它的開創性對於劉益守麾下眾人來說,都是石破天驚的一幕。
坐在堂下擔任記室的毛喜傻眼了,雖然早就知道劉益守是衝著造反去的,但是已經進展到這樣的程度,卻是他萬萬沒有料到的。
“主公可仿魏國舊制,在各縣設坊,屯紮軍士,拱衛城防。每一坊設坊主一名,該坊軍士平日裡擔任巡哨安保之責,亦是負責訓練士卒,為大軍提供兵員。
各坊駐軍輪換排程駐紮,各地兵員混編,以防與地方豪強勾結。將來主公麾下各軍,都以坊為最小單位,將坊中軍士裡的優秀者提拔為主公親軍,以為精銳,單獨成軍。”
這個想法,王偉已經思慮很久了,看陳元康獻策,他也跟著獻策。簡單來說,就是讓劉益守麾下兵員來源標準化,讓兵是劉益守的兵,而不是麾下那些將領的私兵。
此策無關田畝,只是純粹的軍事組織形式。從所說的來看,似乎頗有可行性,只是效果如何還要多觀察一番。
劉益守微微點頭道:“二位獻策,皆為金玉良言,可將其中條目寫詳細,單獨送到我這裡,不需要在此地討論了。”
陳元康和王偉說得雖然很好,但並沒有正面回答劉益守提到的那個問題,也就是立國最根本的一個問題:生產資料,要如何分配!
“主公,家中若是無人從軍,則每位男丁分十畝地,婦人減半。田地不可買賣,不可轉贈,必須聽從我們的安排種植。
撂荒,或者種植其他作物,第一年受罰,第二年收回土地。
所收租調只以官府為唯一,輕賦稅。”
楊愔沉聲說道。
這一招他想了很久,此時正是文士們獻策決定大事的時候,他也不打算藏拙了。
這個授田的規模遠比孝文帝時分田數要少,可以說只能夠溫飽而已。雖然稅負可以很輕,但是數量太少,根本不夠種植的,一年到頭只怕日子也過得緊巴巴的。
陳元康瞥了楊愔一眼,無奈問道:“如此少的田畝,何以養家餬口?”
“主公,要想活得滋潤,靠這點田畝顯然是不行的。我這裡還有一策,每一戶家中有從軍者,可以額外授田,此田可以轉贈家族其他人,亦是可以子承父業,但不可賣給他人。
家中若是無力耕種,可以將田上交官府,換取財帛。
也就是說,將來從軍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