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4章 高王的憤怒,都督請留步,攜劍遠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之天下,而非蕭氏之天下,在下雖然不能說什麼,但是深以為然。
宗室之中,狂逆之輩不少,更有蕭玉姚弒君,蕭綸咒父早亡之舉。如劉都督這樣為國為民之人,幾乎是鳳毛麟角了。”
毛棲忠感慨的說道。至於對方做這一切是不是為了積攢力量造反,那就不是他要關心的問題了。蕭衍自己都是造反上位的,他能做,自然是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對了,在下有一個構想,正好毛侍郎在這裡,不妨將這個計劃帶回去給中樞商議商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劉益守從桌案的抽屜裡拿出一張布,用磁石固定在牆上。
“從大別山餘脈丘陵地帶開始,一直到壽陽、馬頭,再到合肥,這一系列水系,就是兩淮洪澇的根由所在。大旱之後有大澇,以此往復迴圈不惜。我派人打探過了,幾乎三年就有一次大災。
之所以朝廷無法治理,是因為各郡利益並不等同,難以協調一致。
壽陽有芍陂,可以洪澇時蓄水,乾旱時灌溉,因此洪災旱災還在可控之中。然而別處並沒有這樣的古人遺澤。
這個水系,我想分為四個灌溉區,以壽陽的芍陂為核心,治理上下游的梅山灌區、淠河灌區、史河灌區、杭埠河灌區。地跨十多個州郡,需要一同治理。”
劉益守洋洋灑灑說了一大通,淠史杭灌區說原理也很簡單,在關鍵處開挖水庫蓄水,並開墾灌溉區以防洪澇,控制水源。使得整個水系都有“天然湖澤”的蓄水效應。
這樣的話,洪澇災害自然就被消弭了。
然而,理論上很簡單的事情,實際上涉及到方方面面,在這個時代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劉駙馬真是……”
毛棲忠醞釀了半天,都不知道要說什麼才好。
他原以為劉益守這位梟雄,所做一切都是為了謀取蕭衍屁股下面那個位置而行動的。他所有的一切都應該是圍繞著這個目的進行的。
沒想到此人竟然還有如此“幼稚”的一面。
你在梁國興修水利,這就跟對牛彈琴差不多,無論是蕭衍還是朱異,都會對此不屑一顧嗤之以鼻的。
“劉駙馬這個淠史杭灌區的設想,還真是挺有新意的。”
毛棲忠若有所思的說道,他拋下心中的雜念,沉下心去思考這個水利方案本身的優劣。一番思索下來,竟然覺得這個方案極具可行性!
問題只在於梁國各地難以協調,中樞又不肯撥款罷了!從這個整體治理的思路看,此規劃簡直驚為天人!
“這是劉駙馬自己所想,還是麾下大才的主意?”
毛棲忠好奇的問道,並未明說這個可行還是不可行。
“是鄙人的設想,當然,我麾下文士也參與其中補充了細節。”
劉益守不明白對方為什麼這麼問,不過依然老老實實的回答。
“既然劉駙馬一心為民,那在下也豁出去了,回建康後,在下要親自面見天子,陳述此事。成與不成,在下也說不好,駙馬別作太大指望便是。”
毛棲忠恭敬的雙手攏袖對著劉益守深深一拜,將那份水利佈置圖收好。
“如此,便拜託毛侍郎了!”
劉益守也行了一禮,他也是沒料到,梁國中樞竟然也有好人啊。
“呃,在下有個不情之請,不知道劉駙馬可否通融一下。”毛棲忠有些不自在的坐直了身子。
“毛侍郎但講無妨。”劉益守大方的說道。毛棲忠如此給自己面子,他也不介意給對方一些好處。
“犬子毛喜,自幼熟讀詩書,頗有文采。玉不琢不成器,如今朝廷各地烏煙瘴氣,中樞皆是朱異之輩,他在那裡難以發揮才華,或又會遭人妒忌被人打壓,頗多困擾。
不知道劉駙馬這裡,還缺不缺一個記室之類的職務,提攜一下犬子。”
參軍記室經常在一起讀,實際上前者的官職比後者大多了,參軍乃是“參軍事”,而記室則是“記室參軍”“記室督”。
參軍可以為主公出謀劃策,乃是極為要害的職務。而記室只是抄寫文書,釋出民政軍政的“秘書”,如果沒有主公寵信,那麼職責也很簡單,就是個抄抄寫寫的工具人罷了。
“嗯,此事倒是不難,不過在下記得毛喜似乎一言不發……”劉益守對毛棲忠的兒子印象可太深了。
“無妨的,在下這就叫他過來,駙馬有事直接問詢他便是,若是駙馬覺得不妥,就當剛才在下什麼也沒說過好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