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面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章 年年年(上),重返十三歲,金面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夫家要是條件好會娶一個腦子不靈光,家境普通,人也談不上美女的姑娘?
大伯跟大伯孃都不是兒女心有多重的人。這樣一個女兒,他們說不定也是早點打發出門就好。
堂姐還有個親弟弟,只是這位堂哥並不是位會心疼自己姐姐的人。堂哥大許多六七歲,初中畢業後上的是五年制的交通運輸學校。那時大專生比現在的本科生稀罕多了。王嬸家的大兒子在縣裡客運公司當三把手,將他招了進去,結果他私吞公款。要不是王大哥實在丟不起這個人,硬生生地想辦法捂住了,他連監獄都有機會暢遊一回了。
許爸對這個唯一的親侄子也是失望的不得了。虛榮心太強,滿嘴跑火車,浮的很。不過堂哥的女兒倒是非常聰明懂事,有種讓人感嘆歹竹出好筍的衝動。後來堂哥年紀大了,許多心態放平和了,竟然漸漸也能用寬容的目光對待這位堂兄。無論如何,他離婚時堅持要下了女兒的撫養權。無論如何,他也在努力打工供養女兒。
那些父母家人沒有教過或者沒有辦法教會的道理,生活總會逼迫我們去懂得,去遵循。
大伯跟大伯孃都不肯來。許家人沒有不高興,兩家人關係本來就談不上緊密。就連去奶奶家拜年,兩家都是前後腳,絕對不會坐在一起喝茶閒聊。
最後飯桌上的客人只有堂姐夫妻跟堂哥。
飯吃了一半的時候,隔壁王嬸喊堂哥,有人給他打電話。堂哥跑過去,過了十來分鐘才又回桌上。許爸怕他有事,關心了一句:“誰啊?”
堂哥若無其事端起酒杯給許爸敬酒:“一個同學。”
許多突然間想到了後來大伯家跟王嬸家鬧翻時,王嬸曾經抱怨:“都是隔壁,有事留我家的電話也沒什麼。可是把電話留給小物件,用我家的電話談朋友。哪兒來的這個道理。”
堂哥長得好,相貌堂堂,有點兒像宋承憲跟王力宏的混合版,就是個子矮了點兒,堪堪一米七。他的模樣走出去拐個小姑娘回家不難。可惜男人得養家餬口啊,他又拐不到見過世面的富家千金。所以後來堂嫂還是跟他離婚了。
一頓飯光聽堂哥吹噓學校裡頭的事了。堂姐小學畢業,堂姐夫也是初中都沒上完,對於弟弟嘴裡的世界無所謂,權當聽故事。許媽倒是問了好幾個問題,許多知道她媽絕對沒有為難大侄子的意思。她媽對於外人的話,從來都不會懷疑,她是真的預設堂哥說的是真話了。
許多非常想笑。她當公務員時,單位管轄下的中專也是交通運輸性質的,她還時不三五要過去給學生上幾堂醫護、急救之類的課程。怎麼會對這種學校一無所知。堂哥說的有些話,真心臉皮夠厚,他好意思吹,她還不好意思聽呢。
講話也是一門大學問啊。同樣是忽悠,有的人就是不擺到明面上,別人猜測也能猜到他希望的方向。有的人則是一開口,別人就能聽出來虛的很。
前世直到許多跟許寧相繼出來工作。堂哥依然喜歡在他們面前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講授人生道理。只是一個盧瑟兒給溫拿講怎麼做人做事?
許多跟許寧都只能敷衍,不是他們不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師,而是毫不客氣地講,堂哥的生活階層已經距離他們工作環境甚遠,他虛擬的語境明顯都是胡編亂造。
醫院的主任可以跟護工談笑風生,但絕對不會重視她的治療意見。社會就是這樣簡單現實一目瞭然。從這位堂哥身上,許多學到的最大道理就是沉默是金,不知道的統一微笑吧,好為人師很可能被人在背後恥笑。
眼看堂哥越來越沒辦法自圓其說。許爸及時打斷了妻子的追問:“李琴,給他們盛飯吧。”
許媽聽了一耳朵的西洋景,意猶未盡。但客人在,她一貫以賢妻良母自居,肯定不會當場塌臺,只好依依不捨地去給客人們盛飯。等到回來時,餐桌上的話題已經轉到了其他方向,許媽只好怏怏地陪坐到最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