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馬崑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30、殺青VS霓虹上映的追捧(保底三更),華娛那年十八,縱馬崑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您抬舉我了。”陸恆笑著謙虛道。
都是宣傳,陸恆也不能太厚此薄彼了,雖然電影有自己的投資,但作為演員,有參加宣傳的義務。
松岡功的秘書也打來電話,詢問陸恆去霓虹的具體時間,陸恆說得30號的上映當天了。
《旬報》的總編輯也是類似,而且從他的話語中陸恆瞭解到,現在《彭建明小說集》從十二月十號上架後,銷售並不太理想。
植草信和倒也不是抱怨,他明白書跟電影不一樣,需要更長的時間發酵口碑,打電話主要也是希望陸恆過去宣傳,最好帶上彭建明一起,陸恆自然滿口答應。
東寶公司又邀請了一些影評人觀看,他們看過後都誇讚跟《菊次郎的夏天》有異曲同工的感動。
甚至有不少人都認為,相較於北野武在影片裡的一些刻意搞笑和煽情,《那山那人那狗》非常自然,就像是沒有加工的紀錄片,真實。
自然而然,帶來的感動也更強烈。
加入了陸恆的《那山那人那狗》,已經跟上一世有了越來越多的不同,而現在的自己,跟上一世的劉業相比,區別就更大了。
單單在正版專輯上,兩張銷量加起來都超過九十萬了,相當於九十萬人次,就算最終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買票,按一千八日元的票價算,也將近兩億。
霓虹國消費比現在的華夏高多了,他們的電影票從93年開始,定價一千八後,26年都沒怎麼漲,直到陸恆重回前,才剛剛漲到一千九。
這也跟他們的國情和經濟有關,畢竟那個時候,霓虹國已經很發達了。
所以,對於票房陸恆還是很淡定的。
隨後陸恆再次回到粵省繼續拍攝。
月底的時候,正在拍第七單元《翻龍劫》的戲份,也是最後一場戲。
陸恆跟飾演龐飛燕的劉怡君鬧騰的戲份拍完,李濱濱飾演的凌楚楚道:“你們倆,可真是歡喜冤家,天生一對兒呀!”
“我跟她一對兒?”
陸恆當時白眼差點翻到天上去:“我煩都煩不過來呢!”
“喂,公孫大哥,來日方長,以後報復的機會多著呢。”李濱濱眨了眨眼睛。
“咔——!”
檢查一番後,胡凱宣佈道:“好,過了!”
隨著這一聲,正式宣告周捷和李濱濱的戲份殺青,而他們倆,也要離開劇組了。
因為並不是正式的殺青,接下來還有陸恆的獨立戲份——第六單元的《魔法幻影》,所以劇組舉行了一個小型的歡送會。
這一次,除了陸恆之外的另兩個出品人都沒來,倒是製片主任殷春樹來了。
中午,他們找了一家酒店吃飯,席間殷春樹舉杯笑道:
“周捷和李濱濱只是暫時離開,希望我們以後還有更多的合作。”
周捷和李濱濱對視一眼,也笑著舉杯感謝。
臨走的時候,周捷把陸恆叫到一邊:“到時候咱們京城再聚。”
李濱濱也笑道:“什麼時候去東海,請你吃飯呀。”
“什麼都能忘,你們的飯肯定不會忘。”
陸恆的話,惹來兩人的鄙視,隨後又笑了。
有時候陸恆覺得拍戲跟上學,在某些地方挺像的,一個劇組到另一個劇組,跟小學升初中,或者初升高等等差不多,分別時都是難捨和懷念,如果新的班級碰到熟悉的同學,就會感到欣喜,反之就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
人都是在相聚和分別中慢慢長大,學會了合群,適應了分別。
他們走後,陸恆也要去霓虹了,於是劇組就暫時放假,畢竟後天就是元旦了。至於元旦之後,陸恆說大概十號左右才能回來,鄭小龍他倆就賣陸恆一個面子,再者還有韓平的身份擺在那兒,他們沒有異議。
陸恆先回到京城,跟李曉冉和程好分別適應了一下溫暖和溼潤後,陸恆他們就前往霓虹。
當然,一起去的可不僅僅是他們劇組,還有韓平手下一大批人。
“去霓虹首要任務當然是發行宣傳,這就不需要多說了。另一方面帶隊考察,讓我們的發行團隊學習一下他們的經驗。將來再去霓虹國,以及其他國家發行的時候,就能事半功倍了。”
倒不是說韓平境界更高,而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想的也不一樣,以前他只負責京影廠,但現在,是華影,面向全國電影產業的華影集團。
在機場候機的時候,康建民還有些不太自信:“那可是霓虹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