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6部分,大宋小郎中,古詩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仙茅無奈的搖頭說:“那好,我盡力,但是我不敢打保票。”
這父母趕緊點頭,連聲稱謝。
楊仙茅並不著急馬上用藥,特別是用原來的藥方。他決定好好詢問一下病人的病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或許從病源角度能找到對症治療的辦法。
經過詳細詢問病人得病的經過,得知病人家裡淤泥清理速度很慢,從院子一角清理出淹死的雞鴨之類的死動物。
這個病人身處骯髒的環境,加上天氣炎熱,導致熱毒燻蒸,瘟疫之毒從毛孔進入血管,導致血壅不行,在脖子腋下和腹部股溝處凝結成團,並進一步病變。
由此,楊仙茅斷定這種病應該是熱毒。對於熱毒要用石膏、知母、淡竹葉、雷公根、地膽頭、白茅根、金銀花、牛旁子來清熱解毒。
他覺得自己已經搞清楚了病因病機,重新擬了一個方子。對病人家屬說道:“這個方子是我目前能夠想到的治療方法,如果說這個方子還是沒有效果的話,我真的無能為力,很抱歉。”
聽了這話,這對可憐的父母黯然的點了點頭,他們相信楊仙茅的話。現在只能看老天爺是不是要把兒子收走了。
結果讓楊仙茅和病人家屬都感到很絕望。
到天亮時分,這可憐的孩子病情迅速惡化,服用了楊仙茅的病藥之後也沒有任何作用。天亮的時候陷入了深度昏迷。跟先前那個病人一樣,脖子、腋下、腹股溝腫塊潰爛,流出黃水,形成巨大並迅速擴散的黑斑。病人感覺身體好像有什麼東西把內臟都撕開似的。
這對父母想到先前死去的民壯的症狀,跟眼前自己兒子一模一樣,便知道他們孩子的結局跟民壯是一樣的。嚎啕大哭之下,將孩子抬回家了。
楊仙茅心情非常沉重,可是沒等他回過神來,一個接著一個類似的病人就被送到了他的醫館,他卻無能為力。
不僅是他的醫館,全京城幾乎所有的醫館都接到了這樣的病人,包括太醫院。
太醫院除了給皇親國戚和朝廷重臣治病之外,有很多普通的太醫以及太醫書院的學徒,也會給一些低階官員看病,還有駐守京城的御林軍。
京城洪水被排出城外之後,太醫書院沒有恢復正常的講課,但太醫書院的學生已經重新組織起來,參與了疾病救治。因為京城患病的人越來越多了,特別是御林軍。需要派出太醫院的郎中,帶著太醫書院的學生到御林軍的軍營裡去救治。
楊仙茅作為太醫書院的特殊學生,目前正在醫館忙著救人,所以太醫書院的院判特別准許不召集他歸隊參與給御林軍診病。其他學生都招回了書院,當然兩位郡主除外。因為她們本來就是旁聽生。花有影也接到了通知,與楊仙茅說了之後,便也返回了書院,參與這次御林軍診病。
御林軍在京城有數萬人,主要防守在皇城之內。另有一部分派到了外城的城樓上負責城防,並參與蔡京組織的防洪抗澇。
御林軍裡生病的人越來越多,大部分人都是飲用了不乾淨的水,或吃了不乾淨的食物導致的腸道性疾病。比如跑肚拉稀,也有的是面板病,當然也有不少染上了暑溫,有部分病情危重者,等不到太醫院來看病,就已經死在城樓之上了。
第813章 城樓看病
替御林軍治病其實更多是由太醫來完成的,太醫書院的學生更多的是抄方學習,並治療一些不緊要的他們能勝任的疾病,比如傷寒跑肚拉稀之類的。就算醫治錯了也不至於要人性命,所以可以讓他們來試試手腳,找找感覺。
給人開方治病,對於太醫書院的這些學子來說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比如眼睛高度近視的高參林,以及三司副史左錢通的兒子左京生,都是這樣。
左京生參與這次給御林軍士兵看病,這讓太醫院的院判和費神醫等人很是有些驚訝。他醫術平庸,之所以能夠透過三重考試進入太醫書院學習,完全是他那三司副使的老爹左錢通神通廣大的結果。
他到太醫書院來,只是為了將來能夠透過這條路進入仕途當官,沒想到他卻參加了太醫院給御林軍士兵治病的活動。
別人不清楚,左京生自己是最明白不過的,他其實根本不想參加這種事。再說了,京城開始有瘟疫流行他也聽說了,也就更不願意參加,免得自己染上病。倒不如待在家中舒舒服服的。雖然他們家被洪水淹過之後有一種混著屍體腐爛之後的臭味,已經沒有之前那樣舒適,但相比在外面日曬雨淋要好得多。
可是,他老爹卻苦口婆心的讓他參加,說外面已經有人說他不學無術,是靠關係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