珩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0章 燕京大亂,唯我中華,珩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漢軍騎兵蜂擁而入,面對強大的漢軍騎兵,駐守山海關的清軍官兵不是投降就是奪門而逃,連山海關總兵都逃跑了,誰還會去抵抗漢軍?
董向富帶領漢軍騎兵順利攻佔山海關,接下來便開始進行兵力安排,預防隨時可能到來的清軍。
一天後,清廷得到山海關陷落的訊息,萬分恐慌,後路都被截斷了,如何不恐慌?
一眾滿清大臣面如死灰,好似大清已經滅亡一般。
前有狼後有虎,難道要依靠京營八旗和那個北洋陸軍第一鎮來死守燕京,等待英國人剿滅“短毛賊”?
這是在說笑吧,要是這些八旗子弟還剩下一點他們祖先的勇武,大清也不會落得個如此局面。
就在一眾滿清大臣竭盡心思想辦法的時候,翁同龢獻上一條計策:陸路被堵死,我們就走海路,從天津坐船回東北。
翁同龢的一席話讓一眾滿清大臣茅塞頓開,是呀,陸路不通可以走海路,一樣可以撤回東北,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其他滿清大臣為什麼沒有去想海路,原因很簡單,近代以來,滿清多次被來自大海上的西方列強打敗,割地賠款,受盡屈辱,雖然為了海防而建立起來一支東亞第一、世界第九的海軍,可是清廷還是對海洋有一種恐懼感,所以一時間暈頭轉向的滿清大臣們並沒有想到海路。
翁同龢最先鎮定下來,而且作為李鴻章的老對手,翁同龢能夠很快想到從海路走。
隨後慈禧便下旨,派人在天津預備船隻,準備從天津乘船返回東北。
不過清廷對海路依舊有牴觸,能不從海路走絕對不從海路走,所以清廷還打算派兵進攻山海關,看看能不能把山海關從“短毛賊”手中奪回來,要是能夠奪回來,那就繼續從陸路撤退。
滿清現在駐守燕京的軍隊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京營八旗,共計兩萬餘人;第二部分是北洋陸軍第一鎮,共計一萬一千餘人;第三部分是從直隸各地調集的綠營兵,共計一萬四千餘人。
這三支軍隊戰鬥力都不高,已經爛在骨子裡了,可是現在也只有這三個選擇,清廷選來選去,最終決定派北洋陸軍第一鎮去進攻山海關,雖說北洋陸軍第一鎮的戰鬥力不見得有多強,但是也經過正規訓練,裝備先進的火器,戰鬥力起碼比其他兩個高,派北洋陸軍第一鎮去還有希望打敗“短毛賊”奪回山海關。
另外東北那邊肯定這個時候也知道山海關被“短毛賊”攻佔,也會派兵攻打山海關,到時候兩面夾擊,還是有很大把握拿下山海關的。
慈禧的旨意下達沒多久,“不情不願”的北洋陸軍第一鎮集合起來,收拾行裝,準備向山海關進發。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山海關被“短毛賊”攻佔、後路被截的訊息也傳遍燕京,遂燕京大亂。
“快逃啊,‘短毛賊’就要打過來了。”
“趕快逃跑,要是‘短毛賊’打進燕京,咱們只有死路一條。”
“逃?往哪裡逃?後路都被‘短毛賊’佔了。”
一時間燕京一片混亂。
剛開始,燕京外城還好點,外城居住的基本上都是漢人,他們也知道“短毛賊”來了不會對他們有太大影響,畢竟“短毛賊”自稱漢軍,漢人的軍隊,怎麼可能對漢人下手,所以外城情況好好些。
燕京內城可就不一樣了,居住的大部分都是旗人,一旦“短毛賊”打進燕京,他們中大多數人的下場會非常悽慘,不是直接被殺掉,就是幹苦力幹到死,他們可不想落得個如此局面。
雖然之後傳出清廷準備派大軍攻打山海關訊息,還有就算是山海關打不下來也可以走海路回東北的訊息,讓一些旗人鎮定下來,但是這些和不願意離開燕京的旗人無關。
在一個一個訊息的衝擊下,一小部分旗人的精神終於崩潰了,狂性大發,想要在自己死前好好瘋狂一把。
“都是那些該死的漢狗,要不是他們,咱們大清的江山怎麼會沒了。”
“大清的江山都是我們旗人的,你們漢人都是我們旗人養的狗,哈哈。”
“殺殺殺。”
已經瘋了的旗人拿著大刀從自己家中衝出來,見人就砍,見東西就砸,也不管他是漢人還是旗人,他們此時已經徹底瘋了,也分辨不出來到底誰是漢人誰是旗人,反正是人就砍,旁邊人也不敢上去阻攔,就怕自己也被砍到,於是內城大亂。
不過這些瘋了的旗人還是按照身體本能向漢人最多的外城衝去,一路燒殺砍砸,進入外城。
“殺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