珩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8章 欲回東北,唯我中華,珩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慈禧是真的害怕,害怕的想要逃回東北。
滿人大臣當然也害怕,在慈禧的命令下達後,滿人大臣迅速準備滿人撤退回東北事宜。
雖然滿人大臣對漢人大臣不待見,但是掌握滿清大權十多年的慈禧可不會完全將漢人大臣置之不理,這些漢人大臣能力不行,不過對大清可是“忠心耿耿”,等到英國人剿滅“短毛賊”後,滿人還需要“以漢制漢”,所以,慈禧也下旨給漢人大臣,讓其一同撤退回東北,回盛京。
一部分以翁同龢為首的漢人大臣得到慈禧的旨意,感動的痛哭流涕,另一部分漢人大臣卻不以為然,撤退回東北簡單,再回來可就難了。
誰知道“短毛賊”會不會打敗英國人,一統天下,再說“短毛賊”一統天下後也需要人幫他們管理這偌大江山,當初滿清入關不就重用那些投降滿清的漢人大臣,“短毛賊”也是漢人,漢人是不會殺漢人的。
更有幾個漢人大臣已經在想辦法聯絡“短毛賊”,妄想提前投靠,而不是投降。
嘿,這個時候,那些漢人大臣想起來自己是漢人了,早先時候幹嘛去了。
不去管漢人大臣心中的想法,滿人大臣已經開始行動,命令在燕京的滿人收拾行裝,準備回東北,只是這件事是那麼簡單就完成的嗎?
十九世紀末,中華大地上滿人人口數量接近百萬,其中近半滿人都居住在燕京,也就是說,燕京滿人足有四十多萬,且大部分人都居住在內城。
滿人亦是旗人,隸屬八旗,不過八旗包括八旗漢軍、八旗蒙古、八旗滿洲,旗人中也有漢人、蒙古人,慈禧想要逃回東北,說是帶走滿人,實際上在燕京的旗人都要跟著撤退。
“短毛賊”將要打進直隸的訊息已經傳遍燕京,誰也不敢相信原本龜縮在四汌的“短毛賊”會席捲天下,如今更是要打進直隸,打到燕京,住在燕京的旗人們嚇壞了,整日提心吊膽,就怕“短毛賊”打進燕京,連吃喝玩樂的心思都一掃而空。
旗人的反應不奇怪,居住在四汌蓉城的旗人的下場早已經傳到他們耳中:
凡是罪大惡極的旗人一律處死,剩下大部分成年男性旗人都要要被罰去當苦力,修路、挖礦,什麼苦什麼累什麼危險就幹什麼,而且是無期,只有少數名聲較好的成年男性旗人逃過一劫。
而且旗人的大部分財產都被沒收,只留下一點,勉強維持生活,習慣花錢大手大腳的旗人,只剩下這點錢能夠幹什麼用,一些不懂得生活技巧、家中也沒有男丁的女性旗人,只能依靠出賣身體來獲取錢財。
想到這些,居住在燕京的旗人們心中就是一陣惡寒,他們可不想也落到如此下場。
只是當清廷下達命令,讓燕京旗人收拾行裝回東北的時候,大部分旗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不願意。
這些八旗官兵的後代,生下來就享有一份“口糧”,過著“月賜錢糧,不耕而食,不織而衣”的生活,拿居住在蓉城的旗人來說,蓉城附近十六州縣每年向“滿城”交納大量糧食和生活用品,其中僅糧食一項就多達92萬餘石。
旗人無需經營即可坐領清廷餉銀米糧,加重了百姓負擔,旗人從此在閒事上花盡心思,於是,食王祿,唱快書,養靛頦兒,提籠架鳥,種花弄草,養鴿子鬥蟋蟀,聽書唱曲,泡茶館捧戲園……等等,等等,圍繞著吃喝玩樂,排遣閒暇,忙活得有型兒有派兒。
想當初,八旗軍是“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而現在的八旗軍卻連綠營兵都趕不上,起碼綠營兵有勇氣去戰鬥,而八旗軍連勇氣都沒有。
八旗子弟從詞面上講,本應是個中性詞,無非是指八旗的後代,但實際上卻成為具有專指涵義的貶義詞,指的是八旗後代中游手好閒,好逸惡勞,整日耽於嬉戲的紈絝之徒、浮浪之子,好吃懶做、酒囊飯袋之輩。
習慣在燕京過著舒適生活的他們,如何會選擇回到東北苦寒之地?就算是死,也不願意回到東北,特別是那些已經上了歲數的旗人,一輩子都生活在燕京,如何願意離開燕京?
“他們不願意走就算了,哀家還能在後面拿著刀逼他們走嗎?或許他們的死亡會讓剩下的旗人振作起來,讓八旗驍勇重現。”
原本旗人就非常少,現在更有這麼多旗人不願意撤回東北,一旦“短毛賊”打進燕京,他們的下場可想而知。
大半居住在京城的旗人不願意走,不願意走的旗人,多是中下層旗人,可是少半願意走的旗人,也是一個大麻煩,因為這部分要走的旗人,還要帶上自己的財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