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袍染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九十一章 後路何在?,冠絕新漢朝,戰袍染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衛家歸代?
聽得這四個字之後,衛雄微微眯眼,儘管剛才就隱隱猜測,但真正聽到這四個字從陳止口中蹦出來,還是讓他感到心潮澎湃,要儘量壓住心底情緒,才能再次開口:“陳將軍這話,怕有些言過其實吧,我等這般情況,如何得歸?”
雖然衛雄竭力控制,但他的話聲中還是帶有一絲微顫,也不知是因為身上傷勢,還是由於心情激盪。
不只衛雄,其他忙碌之人,也在這一刻頓了一下,似乎對陳止的這個決議頗為意外,但旋即就都恢復正常。
倒是衛雄久久不能平靜,雖然他儘量做出一副並不認同的表情,但依舊看得出來,其人在等著陳止進一步的回答。
過了好一會,陳止才再次開口道:“將軍為何說言過其實?衛氏本就是世家,如今和過往不同了,但根子還在,在代郡頗有根底,就說我麾下的兵馬,因起於代郡,軍中也好、將軍府的吏胥裡面也罷,便有許多衛氏子弟,等將軍與貴叔父歸來,不過是讓代郡的衛氏多一大支罷了,又有何難?”
陳止麾下,確有不少衛姓之人,代郡武卒是自代郡而起,那代郡作為衛氏根基之地,哪怕是被反覆清洗,依舊還有殘留,畢竟很多衛氏之人都是出了五服的,開枝散葉之後,不知有多少分支,就算動用國家機器去清理,又怎能全數理清?
不過,這些人與逃難的衛氏主脈其實關係疏遠,雙方之間並不怎麼親近,就算是衛氏主家回來了,對他們同樣也沒有號召力。
所以,衛雄很自然的就道:“代郡還剩下的衛氏族人畢竟不同,當初我叔父是因為跟衛公關係太過親近,因此遭殃,連累族群,但凡稍微親近的人,不是被抓,便是發配,稍微好點的,也像我等一般逃難塞外,哪還有什麼代郡衛氏?更何況,我等當年之所以離去,是因為朝廷問罪,現在便是回來,朝廷一直文書下來,將軍您就會遵從吧?”這話看起來喪氣,但內裡的詢問之意,連冉瞻都能隱隱感覺得到。
陳止明白衛雄的擔心,笑道:“朝廷對衛氏的追究,早就已經翻案,只是朝中有些大臣,為了爭權奪利,有時候拿出來攻訐政敵,況且我坐幽州,平息邊患,有臨機決斷之權,連那異族部落都能收編,加以重用,何況是將軍這般天朝苗裔?朝廷若要有人守邊,總不能不予支援,還處處刁難。掣肘,冀州當下一片紛亂,朝廷的糧餉輜重難以運抵幽州,都要靠地方自籌,若還要限制人員用度,這北疆是真不用守了。”
他擒拿王浚,再以北疆守衛自稱,無人會提出異議,而這番話中更點出了當前的幾個主要問題——
一者,就是朝廷對陳年舊事,其實已經不追究了,畢竟時過境遷,皇帝都換了,對衛瓘的評價也有了新的討論,只不過朝廷裡還有些人抓著不放,為的不是新漢的利益,而是自身,況且也管不到北地來;
二來,就是冀州混亂,朝廷衰弱,無力管轄,對邊疆的控制力下降,哪裡還能像過去那樣作威作福?連稍微有點兵權,卻屢戰屢敗的江都王,都被很多人看重,更何況是屢戰屢勝,已經取代王浚的陳止?
而這第三點,則最為重要,你朝廷要掌握兵馬、制約封疆大吏,就該控制財權,兵馬糧草乃是根本,控制口糧、兵甲方可掌握七寸,結果朝廷已經無力承擔,失去了對地方武力的財權,反而讓邊疆軍隊自籌錢糧,財政獨立之後,又怎麼會受到行政干涉?
這些話,已經很犯忌諱了,平日裡不少人私底下談論,但被陳止拿到這樣公開場合,與一個被俘虜的敵將探討,還是頭一次,換成過去,只要有人往上面一捅,朝廷問責的人幾天之後就會過來。
但眼下陳止的這些個幕僚、將佐、吏胥一聽,反倒因此安心,覺得捕捉到了陳止的一絲志向,心裡有底了。
衛雄沉吟片刻,眼神閃爍,最後還是搖搖頭道:“雖然將軍說的很對,但朝廷的弱勢只是一時,等冀州平定,石勒之流早晚覆滅,哪怕整個過程持續十年,但到了那時候,將軍您恐怕也不能繼續待在此處,就算可以,又能持續多久?但我衛氏如果歸來,重新紮根幽州,想要傳承,就是一百年、幾百年,萬一有個反覆,就是萬劫不復!”
“既然將軍著眼長遠,我也來說說這將來之事,”陳止半點也不意外,他要說服衛雄,將衛氏引回代郡,不僅僅為了收攏一個氣運濃郁的將領,也不是單單看重衛氏一族,背後有著其他考量,尤其要讓周圍飽受戰亂之苦的世家,知曉這個舉動,所以面對這位俘虜,格外耐心,“我且問你,紮根在拓跋部,莫非就能讓衛氏長期安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