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袍染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四十四章 一人之志可以拓天下!,冠絕新漢朝,戰袍染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之一生,不過幾十載,修身養性,也不過八十,生前錢財帶不走,但其名卻可以傳世,我師傳佛幾人,諸師兄弟、居士各得其理,各有闡述,貧僧所得不多,卻也知道要讓中土也入輪迴,就得名傳天下,乃得其正,我等可死,但若佛名流傳,這便是其位!”
城中一酒館中,人頭攢動,皆聽一老僧講法。
那僧人正是竺法偉。
他端坐於上,見眾人聽聞,不由點頭。
這已經是他在代縣講法的第二天了,來往的多為代郡世家之人,這些人衣食無憂,又經歷了戰火威脅,一聽說有佛家講述,立刻就聚集過來,爭相瞭解。
今日的宣講結束之後,老僧又道:“貧僧昨日就說了,要在此地講學,而今既有居士提議,又有顧家公子支援,那便在那城外起一座寺院,傳揚我佛之理,以開啟眾生智慧。”
眾人一聽,紛紛叫好,又有幾家計程車人公子出言說要相助,可以提供土地與人口,他們也是知道的,但凡起佛院,少不了錢財相助,而且佔地皆廣,又有僕從、佃農相隨,無意於一個小的田莊。
酒館角落,卻有幾人坐著,其中一人滿面虯鬚,身子也不低矮,看起來該是個勇猛之士,偏偏他的面板顯得白皙,又不同於一般的北地大漢。
在這漢子的身邊,坐著一名中年文人,也是滿臉虯鬚,模樣有諸多詭異、違和之處。
只不過,眾人都講注意力集中在那講法的老僧身上,以至於無人注意到這個角落的人來。
與此同時,兩人的身邊,還有幾人不動聲色的坐著,隱隱將二人圍在中間,把其他人排斥出去,讓他們和其他人隔絕開來,於是他們低聲說的話,旁人也聽不清楚。
此時,那第一人就在低語道:“但凡寺院,多數都是依山傍水,更有僧眾護持,那中原腹地之處,還有些許寺廟聚成村落,有武僧護衛,有農人生產,以供僧人學法念經,寺中無事,便如安寧之鄉,寺外有波折,則立刻就能組建一支兵馬,外出征討。”
那中年人便點頭說道:“既然府君這般清楚這些人的伎倆,何以還放任佛寺起來?我聽說,連道門之人都有心在這裡開設道觀,這些人是隻注重己利的,留著早晚都是禍患,若是有變,他們不僅難以為助力,恐怕還會有阻礙。”
原來,這兩人一個是陳止,另外一個居然是鮑敬言。
二人都是喬裝打扮,微服於此聽僧講佛,只不過說的旁人心神震動的佛法,在他們二人聽來,卻難以觸動內心,更為關注的,反而是寺廟建立的問題。
陳止聽了鮑敬言之言,笑道:“這群人有其謀劃,但也有其之力,這力我若不用,就是退給別人,北地多勢,除了我這代郡,東邊有王浚,西邊有匈奴,北邊是鮮卑諸部,南邊也多了個石勒,還有那江都王,僧眾、道徒或許不可信,但其力卻是實實在在的,與其推出去,讓旁人加以利用,不如留下來,讓我就近監督。”
“就近監督?”鮑敬言讀出了一點味道。
陳止點頭道:“不錯,以我當下的勢力,根本無法根除佛道對人心的影響,與其將之驅逐,眼不見為淨,倒不如拉到面前,就近了解,反過去加以影響,讓這佛道兩邊的變化,變得可控,至少不是瞎子,否則的話,說不定我這邊悶頭種地,改天就忽然被人砸開了代郡大門,以無邊民力,強行扭轉此地之信了。”
“哪裡會有這麼誇張的事。”鮑敬言只是覺得危言聳聽,但話中的意思卻懂了,“府君的擔心也是正常,也很有道理,不過這些僧道兩家的言論,鮑某卻是不會贊同,當然,他們的論著,我是看的。”
聽著面前這人的話,陳止無聲笑了起來,心裡也生出了敬佩之意。
與道人交談之後,兩天以來,陳止微服而行,以眼觀氣,見了很多景象,發現了不少人才,也都派人過去接觸了,但給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其實是這位鮑敬言先生。
因為他在這位先生的頭上,幾乎看不到代表著氣運的氣柱。
這當然不是意味著,鮑敬言沒有未來。
事實上,在原本的歷史中,雖然他的著作沒有流傳下來多少,但名聲卻流傳後世,其主張的思想,也保留了一部分下去。
這樣一個能留名青史的人物,在生前就算不是有大氣運,至少會有所表現——這就是陳止兩天以來研究和觀察得到的結果。
那為什麼,連陳物的頭上都有不小的氣運,而鮑敬言卻沒有呢?
“信則有,不信則無。”看著面前那人,陳止心中感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