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袍染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一十三章 漢殤(上),冠絕新漢朝,戰袍染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按江都王所言,此次戰亂,卻是陳卿的原因才起,這可就難辦了。”
因為被特地標註了,是與幽州戰局有關的奏疏,因而江都王的這份奏疏被直接拿到了劉岱的面前,翻過之後,其中內容頓時分明起來,乃是一封告狀信。
這信中狀告的,自然便是陳止了。
這封信,乃是在盧志北上之前書寫,當時盧志前往幽州,目標乃是王浚,可不是陳止,這邊人一走,那邊江都王的書信便已寫好,直接朝著洛陽送來。
這奏章上的內容,便是結合了江都王當時瞭解的情況,包括了王浚起兵,三路攻代,雙方似乎是在代郡與范陽郡的交界處已經爆發了一次戰役,在江都王想來,自是幽州佔據優勢,便直接寫在上面。
他這番奏疏,除了是洩憤過去在佛評上吃的虧外,也有跟王浚賣個情面的意思,所以裡面的內容呈現出來的,可以說是一邊倒的偏袒了。
如此情景,登時就讓剛才還有心拉攏陳永、楊結的兩名郡王皺起眉頭,感到頗為棘手。
要知道,他們拉攏楊、陳,是為了政治考量,無論是爭奪權勢、還是鞏固權力,有兩個九卿級別的人物投靠,都可以說是巨大助力了,但和兩人比起來,江都王同樣也不可小視,因為這是當下幾位直接執掌兵權的宗室之一。
別看他江都王在冀州可以說是慫如狗,但手上的兵卻是實打實的,而且為數不少,更有一個穩固的後勤基地,距離京城也不遠,在京城的人看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外援力量。
要知道,當初這位郡王之所以出走洛陽,就是存著要再次回來的心思,積蓄力量,然後劍指洛陽。
雖說他到了冀州東部之後,經過一番折騰,原本提出建議的人都被折騰走了,卻又搭建了新的班底,之所以現在這麼慫,一味採取守勢,其實也是怕和石勒拼殺起來,最後人馬都拼沒了,喪失了未來爭奪洛陽的機會。
歸根到底,他江都王的本意,都不是平定冀州,而是藉此孵化力量,也正因如此,儘管石勒慢慢做大,但除了已經站穩腳跟的祖逖之外,江都王總是會阻止其他人被派到冀州。
如今,他的意見傳達過來,不管是出於拉攏目的,還是不想交惡的想法,兩位郡王都要著重考慮。
這些,楊結和陳永也都很清楚,二人剛才還覺得局勢可控,不打算出聲,畢竟要避嫌,況且他們是知道陳止是有準備的,未必會一敗塗地,若是最後支援下來了,而朝廷又透過了提議,真給了一個幽州刺史的名頭,那未來徵北將軍加上幽州刺史,兩個身份結合起來,並非不能穩紮穩打,和王浚爭奪幽州霸權!
而且,這在兩人看來,乃是十拿九穩的事了,畢竟當下的政局起伏,根源就是兩個郡王爭權,如果兩人同時認可了一件事,那還能有變?
結果,事實證明,還真有可能有變。
但眼看著江都王的一封奏疏,怕是要將之前的情形全部葬送,楊結和陳永終於站不住了,對視一眼,便要開口說兩句話。..
可就在此時,張應卻前先一步說道:“江都王的這封奏章,倒是證明了之前的那封軍情戰報,並非虛假,如此一來,那當務之急就是先平息了這事,至於到底開展的責任在誰人身上,還是等戰後再談論吧,相比之下,那授予陳將軍幽州刺史的提議,就有些太過急躁了,況且陳將軍真正出仕還不到三年時間,外面不少人說他平步青雲,如今已是一方郡守,更有徵北將軍的頭銜,軍政皆出其手,如果再為刺史,那這升遷速度,也著實是駭人聽聞。”
此言一出,便是對這奏章內容心存疑慮的皇帝,都不由下意識的點頭。
劉岱是有心偏袒陳止的,畢竟他和江都王的關係其實很遠,也沒有怎麼接觸過,更親近陳止,只是畢竟是宗室奏疏,不得不有所表示,聽了張應的話,覺得不偏不倚,乃是老成持重之言,就有心按著這個說法先處理了,實在不行,就把陳止召回來——
皇帝到底也知道一些兵事,知道州與郡戰,那郡能勝的機率太小了,還是念著稱職的好,想要幫一把手。
但楊結與陳永卻是心頭一震,馬上就聞出了這話中的禍心,看向張應的目光都陰沉起來。
要知道,這話聽著中肯,但結合前面的局面來看,分明就是大大的偏袒,因為按著兩位郡王的定調,此次戰端的責任在王浚,不管他最後是勝是敗,這個鍋都要背,而相對的,哪怕是最壞的情況下,陳止也能從容回來,不用承擔責任,繼續在仕途上前進,只是有些曲折罷了。
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