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袍染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六十六章 原來太守不體恤兵力,冠絕新漢朝,戰袍染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通往代郡的一條官道上,七八輛馬車正在緩緩前行,最前面的那一輛頗大,而且外面的雕飾看起來很是雍容。
“原來這代郡的官道,居然真的都是這般平整,原本聽著旁人訴說,還以為是有誇大之詞,這一路行來,才知道所言不虛啊。”
馬車上,鋪著竹蓆,棗嵩跪坐其上,正在感慨。
在他的身邊還坐著三人,正是桓彝、唐璩和那位洪家宿老洪千。
聽著感慨,那洪千便道:“要說府君之能,那也是天下少有,代郡偏居一隅,本來就不容易,咱們也不指望此地能大治,只求不年年被胡人惦記,那也就行了,誰曾想,這新府君來了一年,咱們這裡就這般安寧,過往商賈更是絡繹不絕,已有興盛跡象,處處皆有改觀,就說這官道,就是府君派人,每月都要修整,更聽說但凡有一處路段有了破損,若在七日之內不能及時上報,就會有人被追責,端得是個能官啊!”
這話聽在棗嵩耳朵裡,就是的這位刺史女婿暗暗警惕起來,再看桓彝,見得這位郡王使人正滿臉沉思之色。
倒是唐璩有些好奇的問道:“聽聞陳太守有不少胡人俘虜,都被放在礦場中做苦力,那這修路的,莫非就是這些個礦奴?”
說著,他見洪千露出的一點詫異之色,便補充道:“我是覺得,七日便要上報,每月都要修整,而代郡看著不大,但只是咱們從邊境過來,就走了不少道路,其中還有分叉,又有許多村鎮皆通,這就不是小數目,光是靠著官府裡做這些的差役,怕是趕不及的,在下也問了一些人,陳太守體恤民生,又感慨胡人幾次來襲,代郡百姓苦乏,免去了兩年徭役,總不能是讓兵丁過來修整吧?”
一聽這個話,棗嵩顧不上其他,也豎起耳朵聽起來,他這次見了中途波折,就邀請洪千等人同行,一方面是想要用這些鄉紳土豪的抗議,給陳止的名聲抹上一點汙點,從而在談判的時候,獲得些許主動和優勢,而另外一個目的,就是從這些熟門熟路的代郡人嘴裡,蒐集一些情報。
這修築道路,看起來不是什麼大事,但在懂行的人眼裡,卻是對一個勢力行政能力、排程能力的挑戰,甚至有的時候,還能看出民力、民生的底細,棗嵩自有家學淵源,於治理之道上早有主見,當然不會忽略這一點。
這時,就聽著那洪千輕笑,然後說道:“唐君,這次你可想錯了,這修整道路的事,一大半還真是武丁所為。”
“還是真的?”棗嵩適時插話,“我在路上就聽不少人說過,還以為以訛傳訛,但聽洪老您這意思,陳太守的武丁不去操練,反而要去各地修路,這……怕是有損戰力吧,不怕發展到後面,戰備鬆弛麼?”
“這就不是老頭子我能知道的了,興許是府君又有什麼想法吧。”一聽這話裡,有點評陳止施政的事,這洪千立刻謹慎起來了,他這次過去是上】】訪,可不是上鬧,陳止如今在代郡一手遮天,只要還想在代郡住下去的人,都不敢有過多的議論,雖說陳止沒有明令禁止,但這種事,有些人便是謹慎、保守,總好過後悔。
說到這裡,那洪千也不願意深入了,就又道:“這時候也不早了,今日晚上,咱們在前面的道口鎮休息,明日差不多就能到代郡了,老頭子先出去安排一下。”
“長者請去。”
車上三人都很客氣。
等人一走,常璩與兩人說了一句之後,就說要回去整理書稿,也就告辭了,這車廂裡就剩下了棗嵩和桓彝。
這人一走,桓彝就笑道:“唐君的書稿,大概就是史家言論了,我倒是好奇,他會如何寫代郡的所見所聞。”
棗嵩便笑道:“想來桓兄你關心的,不是唐君回去寫什麼,而是想弄清楚,這官道到底是不是他陳止濫用兵力修整的。”
“他是否濫用兵力,這和我可沒有關係,”桓彝搖了搖頭,“我家主公,和代郡之間可還隔著幾個郡縣,根本不指望代郡的兵馬能有助力。”
“話可不能這麼說,”棗嵩搖搖頭,“石勒勢大,而江都王卻據守不出,以三郡休養生息,但石勒如今手上也有三郡了,還背靠匈奴,能時時補充,若是沒有外力相助,恐怕江都王是很難能夠反攻了吧?”
桓彝笑問:“怎麼?莫非王大將軍有意相助?那真是求之不得了,若是大將軍能出兩軍,也不要多,步卒與騎兵各馳兩千,只要四千人,我家主公定可平定冀州,還大將軍一個安定的後方。”
安定後方?我那老丈人求得就是冀州紛亂,隔絕朝廷!
棗嵩心裡這麼想著,但表面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