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袍染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二章 佛染諸評,冠絕新漢朝,戰袍染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治地位,還是不高的,但現在圍在這儒雅僧人竺法潛身邊,一個個衣冠楚楚、神色從容,都是養尊處優出來的氣度,那就是各大世家中的中高層了,所以他們的眼界更高,議論的時候,也會牽扯到整個洛陽世家的局面。
其實趙遠親自下場,也是代表之一,他這樣的身份,平時來到百家茶肆,這裡面的人還不得將他奉為上賓,哪裡還敢明裡暗裡的嘲諷?
不過,趙遠來了的動靜,只是持續了一會,那宣講的僧人,並沒有就此停下來,依舊還是說著,只是衝著趙遠輕輕點頭。
畢竟在這宣講的過程中,不斷的會有人過來,身份也都不一般,如果每個人都停下來問候一遍,那這佛也不用說了。
趙遠倒也不以為意,找了一個地方站住,他的兩名僕人可不敢待在這裡佔個地方,在將趙遠送進去之後,就被周圍的人打發著去了角落,只是臉上卻有著濃濃的擔憂之色。
“……這《法句經序》便曾說過:‘惟佛難值,其法難聞,又諸佛興,皆在天竺。天竺言語,與漢異音,雲其書為天書,語為天語,名物不同,傳實不易’,是以貧僧等人講法,只是讓諸位明言,法中有何精妙,還需諸位細細品味,而今日所說,則為般若故,且聽貧僧道來……”
趙遠只是坐定片刻,聽了幾句,就知道今日所說的,還是般若學。
這般若之學,得自《般若經》從東漢末年就傳入中土,為各家所知,算是流傳的較廣的幾種經文之一,發展到現在,被中原華夏的社會階層接受,因此但凡僧人要宣揚佛法、傳播佛經,多以般若為切入口。
如今,隨著經學的興起,這般若學又漸漸雜糅其中,成為了玄學壯大的土壤,對於很多名士而言,佛家的玄虛之妙,正好可以襯托他們的風度,令他們的很多舉止,得以被人推敲、琢磨,若無這般背景,同樣的行為,在過去就可能被看做是離經叛道,又或者是腦殘之舉。
隨著附庸風雅的人逐漸增多,很多人自然而然的鑽研起來,使得這般若經慢慢偏向學術,也為士人階層多接受。
這樣的環境下,一位年輕的佛學大家的宣講,才會聚集這麼多的人來。
不過,聽得出來,竺法潛的講學,還是有所剋制的,他沒有涉及太深的佛義,只是透過一些淺顯的事,來宣講一些佛家之意,從而吸引眾人。
“這個竺法潛真是不簡單,”坐著聽了一會,趙遠就不得不皺起眉頭,“此人很清楚,會來百家茶肆聽他宣講的人,其實真要鑽研的佛法的,恐怕沒有幾個,更多的還是想學個皮毛,拿出去給人說聞,說白了,就是說個新鮮,自從皇上和廣漢王離都,京城就為太子留守,但太子才多大,話都說不利索呢,所以這真正掌權的,是有輔佐之名的江都王!那江都王在江左之地,喜好佛家之說,因此他一留守下來,佛家就氣盛了,為一時風尚,這群來百家茶肆聽講的,也就是趕個新鮮!”
他這邊想著,耳中聽著,卻見那竺法潛講完了一段般若後,便停了下來,隨後說道:“今日所言,多為皮毛,而且時間不早,難以盡興,幾日之後,我會在城外開壇,乃成佛評,到時有不少佛家法師過來,諸位居士若是有閒暇,可以過去一聽。”
眾人一聽這個,馬上就恭賀起來,紛紛表示竺法師你說的太好了,開啟了我等的智慧,我們還要聽還要聽,到時候一定去,不見不散。
竺法潛見之,不由露出欣喜之色,他今年二十有九,馬上三十了,雖說三十而立,但自有長於大族,又潛心學佛,心思純淨,如今更是一門心思要弘揚佛法,使得佛陀臨華夏,是以見了眾人的興致,不由暗道幾日辛苦沒有白費。
可就在這時,卻聽到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音響起——
“且慢,法師,我想請教……”說話的人,正是趙遠,他旁聽了半天,在眾人異樣的目光中,始終是一言不發,到了現在終於開口了。
但話未說完,就被一個聲音打斷:“趙居士若有疑惑,不妨等到佛評之日,再論,如何?”說話的,赫然是那明法僧。
趙遠卻乾脆的搖頭道:“不妥,不妥,我要問的,正是佛評,這洛陽諸評皆出於我友陳守一手筆,他可從來沒說過,要有佛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